「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今年4月,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进入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
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都共有62家企业进入名单。目前,成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的企业已有家,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
11月,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企业(产品)名单中,成都4家企业上榜,为历年最多。同月,工信部公布了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在全国58家企业中四川有4家,均来自成都;在第五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中,3家成都企业上榜。
同样在今年,成都获批为西部首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
这是成都先进制造业在新一轮发展中的亮丽注脚。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对成都而言,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时期。
□郭平
(图片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
新行动
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12月10日,成都市召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提出,成都将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成都明确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方面的20条产业链,聚焦产业细分领域,由市领导担任链长,统筹资源要素,协同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特别是突出了加强链主企业专项培育,一改过去对单个企业的逐个帮扶,而是按照“一条重点产业链一套扶持*策”的要求,对上下游进行整体协同培育。在20条产业链中,有14条制造业产业链、3条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进一步凸显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支撑作用。
路线图
在“新赛道”打造竞争新优势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国务院、省委省*府赋予成都一系列重大使命,明确要求成都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做强极核和“主干”功能。
实施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已有明确的路线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用好工业无人机、网络信息安全、超算中心等优势赛道,聚焦生物疫苗、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赛道和绿色氢能、脑科学等“新赛道”,开展重点项目靶向引育,加快推动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发展,着力在“新赛道”打造竞争新优势。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后,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产业链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都将依托在制造业领域的比较优势,统筹推进,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中,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集成电路产业
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亿元,为首个突破万亿元产业,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在国家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中,成都市重点发展特色工艺、化合物半导体和封装测试。年,成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十三五”年均增长27%。
接下来,成都将按照“补制造、扩封测、强设计、延链条”的思路,打造中国“芯”高地。●新型显示产业
在新型显示(含智能终端)产业领域,成都聚集了京东方、富士康、戴尔、中电熊猫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年1-10月,产业规模为亿元,特别是柔性显示处于全国先发优势。
根据国家新型显示重大生产力布局,成渝地区重点布局建设高水平TFT-LCD、AMOLED制造项目。按照“扩规模、优生态、重创新”的发展思路,成都将聚焦柔性显示赛道,联动重庆、绵阳打造全球新型显示(含智能终端)产业高地。●高端软件产业
成都市是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年,成都市软件产业规模达亿元,增长17%;软件业务收入达亿元,增长14%,列副省级城市第5。今年1-10月,成都市软件产业规模约亿元,增长17%,其中,软件业务收入约亿元,增长15%。
预计到年,成都软件产业亿元级企业将超过家,形成“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名校、名会(展)、名赛”的完整生态体系。●创新药产业
成都已获批为国家首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1-10月,成都创新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增长12.3%;实现利税.8亿元,增长32%,占高技术制造业的43%。去年以来,8户企业上市(过会)。
目前,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成都已聚集国家级创新平台28个、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机构4个、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机构30个,力争年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高端医疗器械产业
目前,成都已获批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年,成都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9.9亿元,利税13.5亿元。未来,成都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建圈强链,力争年基本建成国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航空发动机产业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成都是国内同时具备整机研制能力的四大城市之一,年成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规模全国占比近五分之一。下一步,成都将推动航空发动机产业*策体系逐步完备,推动航空发动机整机及配套零部件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工业无人机产业
成都作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产业基础优势突出,近年来工业无人机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目前,成都集聚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余户,“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产业集群态势初具规模;拥有中航无人机、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整机研制企业,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推动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工业无人机企业。
未来,成都将在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整合行业要素资源、推进通航枢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成都为西部地区唯一具有动车组高级修业务的城市,并初步实现“成都车、成都研、成都造、成都修”。目前,已促成成都天马、成都唐源电气等近20家本土企业纳入中国中车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实现供货。年1-9月,全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达亿元,同比增长22%。
未来,成都将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提升产业本地化配套水平,加速轨道交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轨道交通产业西部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成都市第二大支柱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八。新能源汽车方面,已聚集企业超户,产能突破30万辆,年1-10月实现产量3.5万辆、同比增长63%。
产业链分布上,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两线(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整车)、三纵(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三横(通用部件、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产业链均实现布局,已初步构建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下一步,成都将从完善*策体系、做强产业链条、厚植产业生态等方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型材料产业
年1-10月,成都市新型材料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2亿元,同比增长21.2%,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二梯队前列。
目前硅宝科技、银河磁体荣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示范企业;晨光博达、成都炭素等15户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达威科技、盛和资源等6户A股上市企业,市值超3亿元,规模占成都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上市企业的22.8%。下一步,将通过聚焦应用场景,铸强产业链条;完善创新体系,优化产业生态;精准要素配置,迈向产业高端。●大数据产业
年前三季度,成都市大数据产业规模.3亿元,同比增长37.8%,大数据企业超过家,研发费用占比6%。根据《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成都市大数据发展指数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三、中西部第一。成都市共有三批18个企业的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占四川省入选项目的95%。在产业链分布上,实现大数据产业基础支撑层、数据服务层和融合应用层全产业链布局,呈现出数据资源规模高速增长、数据流通技术实现突破、大数据人才初具规模、融合应用程度持续升高的发展优势。
下一步,成都将加强城市全量数据集成,积极布局基础数字底座,创新智慧城市场景供给。●人工智能产业
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企业余家,同比增长67%;产业规模约亿,同比增长83%,3年累计增长%,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五,基本形成多层次的人工智能企业群。年,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入选企业数量居全国第4。
产业链分布上,在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产业整体呈现出特色应用领域优势明显、创新能力中西部领先、企业资本吸引力强劲等优势。●绿色食品产业
年,成都市户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税.8亿元,同比增长52.4%。年1-10月,成都市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实现利税.9亿元。
未来,成都将持续引优育强提升企业竞争力,精耕渠道构建品牌新优势,协同共享开辟发展新路径,强链延链提高产业融合度。●绿色低碳产业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落实“双碳”战略要求,主攻光伏、氢能、锂电池、绿色低碳服务四大领域,全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获批工信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筹建全国唯一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光伏、锂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支持成都打造“中国绿氢之都”,推动成遂宜眉锂电材料产业协同发展,建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都绿色低碳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业
今年,成都市围绕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强化金融产业谋篇布局。前三季度,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44亿元,同比增长5.2%,占GDP比重11.5%,成都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全球第35位,创历史新高。金融产业链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以金融服务带动重点产业价值链的持续追加与提升。下一步,成都将紧紧把握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夯实筑牢金融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根基。●物流业
现代物流是链接生产与消费各环节、嵌入一二三全产业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成都市立足内陆开放高地定位、交通区位基础条件,正推动物流业与先进制造、商贸分销、金融结算等领域融合,推动传统物流枢纽向现代供应链运营中心转型升级,构建完善贯通欧亚、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通道网络体系,不断提升成都建设国际物流枢纽能级。
推动双流国际机场与天府国际机场“两场一体”协同运营,规划布局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通道条。有序推进班列通道“四向拓展”,保持综合运营指标在全国中欧班列中持续领先水平,加快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国际航空+国际班列+口岸通关+公路集疏+仓储配送”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
未来,成都将构建综合立体对外大通道体系,强化核心载体支撑能力,引育高能级“链主”企业。●会展业
近年来,成都以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为目标,以“建链、强链、补链”为导向,以“名业、名企、名展、名馆”为抓手,推动会展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不断升级,会展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会展业竞争力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4位,国际会议目的地竞争力位列全球第38位,连续两年跻身亚太十大会展城市。
未来,成都将继续筑强会展产业链企业实力,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组展企业超过60家;放大会展产业链平台价值,助推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会展产业链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