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公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高工榜单发布港口场景自动驾驶公司竞争力
TUhjnbcbe - 2024/8/18 23:01:00

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亿吨,同比增长0.1%,其中三季度由二季度的同比下降2.9%转为增长1.8%。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亿标箱,同比增长4.0%。

而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商品贸易总量的五分之四以上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其中,约35%的货物总量和60%以上的货物价值是通过集装箱运输,这意味着,集装箱自动上下船装卸成为港口运营效率的关键指标之一。

此外,在吞吐量大的港口,集卡通常需要24小时运行,这意味着卡车司机需要超负荷地完成高强、高压的运输任务,且由于涉及高空作业和疲劳驾驶,传统港口成为安全事故高发地。

比如,西井科技打造的全时无人驾驶重卡Q-Truck车队,此前已先后在泰国、阿联酋等地实现商业化落地。这些车队能够克服高温挑战,全天候地支持码头的实船作业。同时,将人力从时间长、强度大的高危驾驶工作中解放出来,也实现了更高精准度和更高效率的运输。

同时,在技术层面,港口环境具有限定区域、规则可控等特点(更加明确的ODD),又存在刚需缺口,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商用落地;更关键的是,帮助港口减轻不少的运营成本压力。

在过去几年时间,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更加追求实际产出,港口、矿山等相对封闭场景成为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场景。与此同时,港口自动驾驶应用也在逐步从港内作业拓展至港外物流接驳。

在政策层面,智能港口和自动驾驶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港口强调的是协同调度,智能选位,自动驾驶强调的是融合感知、协同决策与控制。

目前,在港口无人化运输场景,主要有三大类产品:一种是从传统AGV不断演化而来的智能导引运输车(无驾驶舱),主要基于单车智能+车队管理调度系统来完成装卸船作业;相较于传统磁导AGV,车辆借助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更加灵活的调度和作业。

第二种,是基于传统有驾驶舱集卡的改装,主要是自动驾驶公司早期的示范测试与应用为主,好处是同时具备自动驾驶与传统人工作业模式。这种模式对于自动驾驶公司的改装工程能力要求较高,且成本不低,尤其是传统商用车的电子电器架构和安全冗余。

第三种,则是完全正向研发,基于模块化底盘和车身,同时覆盖港口、矿山、干线物流等多个不同场景应用。代表性的,就是西井科技在年推出的全时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以及独特的多场景自动驾驶平台Q-Pilot,可以拓展物流园、工业园、旅游景区等多元化商业场景。

而在港口场景商业模式上,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原有车队的改装(纯技术输出)、车队运营、正向自研造车(代工或与车企、港机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等等方式,目的只有一个,企业必须尽快形成正向现金流。

同时,广义的港口场景货运业务,还包括内陆港区、铁路港集疏以及边境口岸智能通关等场景的多元化探索。此外,一部分企业开始延伸场景,打通干线到港口的仓到仓自动驾驶货运物流。

根据目前各家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创新性、量产交付(最高权重)、商业化运营模式创新、企业规模及融资能力等多维度指标,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正式发布《年度港口场景自动驾驶公司市场竞争力TOP10》榜单。

和大部分从传统集卡、商用车改装布局自动驾驶商业化不同,西井科技是目前为止首家基于正向自研无人驾驶重卡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首家在全球范围商业交付无人驾驶车辆及系统超百辆规模的公司。

目前,西井科技已在全球范围内首创多个标杆案例:年,西井科技在珠海港发布了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第一箱作业;年,西井科技在泰国和记林查班码头,打造了全球首个无人驾驶与人工驾驶混合作业项目;年,西井科技与阿布扎比港口签署订单,全球首创港口无人运输代运营模式;年,西井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智能换电无人驾驶商用车Q-Truck,并在泰国落地。

其中,西井科技服务的泰国林查班码头,成为全球首个全场区无人驾驶与人工驾驶%无隔离混合作业项目。截至年11月底,第一批落地的无人驾驶卡车已经累计作业超19万标箱。

近年来,西井科技还在持续迭代产品,年,发布跨场景无人驾驶重载移动平台QomoloOne、推出Q-Truck智能换电版并实现量产。目前,公司在无人驾驶商业应用、集装箱物流人工智能全局化等领域领跑市场,业务已遍及海内外余个节点。

此外,Q-Truck具备成熟稳定线控底盘以及搭载多车作业的V2X系统。从Q-Truck无人驾驶商用落地案例来看,在封闭场景无需磁钉导引等基建改造,也无需划定限行区域,不设物理隔离、不分船型,真正与有人驾驶车辆实现人机混行。

在智慧港口全栈方案布局上,西井科技也是走在行业前列。比如,西井科技自研的EPP高精度定位系统(ExtremePrecisePosition),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采用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助力Q-Truck在特定作业环境下,做到仅有三厘米的场内定位误差,精确估计车辆位姿。

同时,Q-Truck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车队管理系统FMS(FleetManagementSystem),具备敏捷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能力,可在港口等场景中对车队进行信息化的有效管理,进行一对一的任务配对,减少车辆空驶率;实时定位监控,掌握车辆以及货物情况。

和进入前三的其他两家公司稍有不同,主线科技的业务布局不仅仅是港口场景,目标是推动自动驾驶卡车在物流枢纽(包括港口场景)与高速干线物流场景的规模化落地。此前,该公司已在全国落地运营近台自动驾驶卡车,测试及运营里程突破万公里。

今年,交通运输部正式公布的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中,由主线科技携手天津港集团、招商公路及山东高速集团三家牵头单位分别合作申报的三大自动驾驶项目,成功入选首批18个项目名单。

此外,今年,主线科技携手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海油能源物流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球首个海洋石油产业自动驾驶项目,自动驾驶卡车与基地中心业务系统深度融合,是首个非标作业件的杂货码头。

目前,在港口物流枢纽场景,主线科技参与了天津港、宁波舟山港、中海油、招商局港口等多个国内智慧物流枢纽项目,累计交付了百台规模港口无人驾驶集卡。

斯年智驾成立于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泛港口领域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的提供商。今年11月,该公司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无人驾驶在港口领域的业务拓展和场景应用。

公司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代运营模式,港口不用自己购买无人卡车、无人平板车,也不用雇人做运营,由斯年智驾提供设备的租赁和后续的运营服务。

另一种是销售模式,即由斯年智驾将装配好的设备一次性打包卖给港口,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后续也会收取一部分的运营费用。公司以无人驾驶技术软件供应商,按照运营里程收取技术订阅费。

年是斯年智驾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一年,公司完成了六大港口、百辆车队的布局;同时,继续围绕无人化、智能化推进研发和运营,吃透港内,部署港间,扩大规模,引入更多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上汽集团旗下子公司,友道智途定位于商用车全场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运力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并且背靠主机厂,打造“技术+产品+运营”的全新行业特色模式。

该公司的标杆案例,就是上海洋山港“5G+L4”自动驾驶智能重卡集装箱转运业务“准商业化运营”项目,服务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路线从码头,经东海大桥到达深水港物流园区。

目前,上汽友道智途共有39辆智能重卡(依托上汽红岩重卡)投入运营,已实现多车编队运行,前后车的车距最小可控制在16米左右。按计划,明年将投入多场景运营,此前累计完成15万标准箱商业化运营目标。

飞步科技提供的智慧港口技术运营服务,基于智能化方案(无需对码头进行基建和工艺改造,),通过车端智能驾驶、路端智能感知和云端智能调度赋能码头,并与现有的港口系统应用深度融合对接。

此前,该公司超40台无人集卡组成的车队,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营周期。同时,公司也完成了行业内首个车路云一体化的应用落地,实现无人集卡车队+IGV的水平运输编组运营;其在南通港打造的车路云一体化智慧港口应用方案今年也通过验收并正式交付客户。

该公司在去年8月完成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主要用于在港口运输、城市接驳场景落地车路云一体化产品方案。公司创始人何晓飞,曾任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负责滴滴核心交易引擎,并创立了滴滴研究院和滴滴无人驾驶团队。

东风商用车是另一家进入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场景的主机厂。年,该公司的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在厦门通过了实际生产运行试验。同时,覆盖高速公路的物流运输,港口、码头的半封闭区域和城市环卫的低速固定线路等场景。

今年6月,东风商用车技术品牌“无限星”第三代港口集卡项目完成阶段性目标,该项目与东风悦享协同开发,实现了东风无人集卡自动驾驶技术可控,也是首个乘商协同的智能网联开发项目。

作为国内Robotaxi赛道的领头羊,小马智行在今年7月与三一集团旗下三一重卡成立合资公司,开展L4自动驾驶重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小马智行年开始布局卡车业务,并在年初正式对外宣布成立单独的自动驾驶卡车事业部——小马智卡。

按照三一重卡的计划,公司将与小马智行共同打造几个重量级标志性的应用场景,快速落地实际运营,包括干线、港口、矿区等多个场景,并且借助母公司三一集团的全球市场布局出口至海外。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从辅助驾驶落地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的公司之一,经纬恒润的港口无人驾驶是公司在高级别智能驾驶的主攻方向之一。年以来,公司先后在青岛港、唐山港和日照港开展港口智能集卡项目。目前,已在唐山港、日照港两个港口共投放十余台智能驾驶港口车开展运营。

和其他以全栈软件技术起家公司不同,中科云衫早期以PMCW数字成像毫米波雷达起家,再逐步结合无人驾驶技术,赋能传统集装箱港口转型升级。公司首个应用案例在深圳妈湾智慧港,并陆续在国内多个港口实现复制运营。

去年11月,中科云杉与比亚迪联合无座舱式纯电动专用牵引车,以“云端平台+车路协同控制(5G通讯)+自动驾驶车辆”灵活、高效服务港口智能物流运输。

今年9月,由中科云杉与威驰腾(福建)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生产的无人驾驶智慧集卡“云杉号”下线交付,这是其在积累了大量港口实际作业场景运营数据的基础上,对自研的全栈式无人驾驶系统进行了技术更新迭代。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工榜单发布港口场景自动驾驶公司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