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0日至本周,由中国江苏发往美国东部的2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陆续完成清关,顺利交予当地执行团队手中。柳莺、孙雪梅、董峰、张帆才松了一口气。
3月23日,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所在的乔治城大学非营利组织领导人能力提升研修项目校友会(下称“校友会”),和凤凰网联合美国道·安基金会、美国华人民间组织公益基金会、美国铺路石基金会发起“中美NGO联合拯救生命行动”(下称“行动”),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前执行会长何道峰、崔阳夫妇首捐万元人民币,并得到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他们四人负责采购中国符合标准的口罩并运往美国,用于支援美国东部地区,尤其是纽约和大华府地区一线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中国口罩的态度和进口标准多变,执飞的物流航线持续缩紧,中美两国进出口要求不断提高,让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从买家变行家
自从3月23日发起“中美NGO联合拯救生命行动”,为了寻找符合美国标准的医用口罩,董峰、柳莺、张帆、孙雪梅已经连续“战斗”20天,医院的N95口罩,后退而求其次,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支援公共服务人员。“采购压力太大了,合适的货源不好找,又担心被骗。”
在此之前,四个人都没有口罩甚至是防疫物资生产商的资源,江苏、广东、山东、湖南、河南……他们通过任何可能的人脉关系,寻找国内厂家信息。另一边,美国华人医师会、美国华人民间组织公益基金会、美国铺路石基金会如果有相熟的口罩资源,也会同步给国内。
医院对医用口罩的接收标准都极为严格,捐赠人何道峰先生邀请美国华人医师会担任技术顾问,核查校友会联络到的口罩是否符合所有资质标准。“只有同时获得FDA和NIOSH认证的N95口罩,医院的医生使用。”
北京和美国东部时差12小时,他们几乎24小时在线。口罩图片(是否是密闭性最佳的头戴式)、厂家资质、厂家注册证明文件等,校友会四人一有信息,就发到群里,请美国华人医师会协助甄别。有时候一天之内,他们就会否决十多家供货商的产品。“太难了。获得FDA、NIOSH双认证的产品,要么无法在最快的时间给我们供货,毕竟他们面临极高的供货需求,要么是被经销商或‘*牛’以离谱的高价垄断。”
有时候和“*牛”们聊得多了,董峰、柳莺已经能从对方的语气和联络频次,判断对方团队和货品是否可信。“经常有人刚加上好友,也不问我们的需求,就说自己有几十万元的货。只要迅速打款、不签合同,就能在一两天内发往国外,但这怎么可能呢?”
横跨中美时差协同工作后,3月25日,他们先从中国广东预定了首批5万只符合标准的KN95口罩,并和物流公司确认,4月1日经由上海发往美国纽约。
担心口罩在美国入关时被官方征用,他们决定将这5万只KN95口罩分发给纽约当地6位接收人。
与此同时,铺路石基金会成员Lance询问业内朋友后确认,仅有NIOSH认证的KN95口罩,只要提交一定审核文件,完成在FDA的注册手续,医院接收。他和张帆开始着手为北京一家KN95口罩商翻译所有文件,计划在它获得FDA注册后,纳入第二批口罩采购名单。因为根据美国华人医师会、美国华人民间组织公益基金会、美国铺路石基金会的反馈,纽约、马里兰、医院防护用品持续告急。
为了帮助柳莺更顺利地甄别口罩标准,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她的朋友们还发起了一场视频会,讨论物资标准、进出口法规、物流与捐赠协议等细则。
应对“标准”变化
当所有人逐渐厘清KN95的核查流程与诀窍后,他们遇到了第一次变数:来自美国FDA的内部通知。
3月28日早8点,有美国朋友通知校友会,FDA和CDC医院接收中国标准KN95口罩用于医疗防护(该消息于3月29日被美媒公开报道,文章称FDA还不允许中国KN95口罩进入美国,并质疑这一决定的背后有“*治因素”)。
2小时后,孙雪梅留意到两则新闻:国内航空公司持续调减国际航班量;纽约警察局确诊数增加。“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口罩还可以捐赠给警察等公共服务人员,但需要和时间赛跑,因为货运航线或其他物流渠道,会越来越紧张。”
大家立刻做出决策,咨询国内一次性医用口罩、呼吸机的货源,同时先暂停首批KN95的采购、发货与航运安排。
3月29日傍晚,在核实产品资质后,孙雪梅和江苏某厂家确定合作意向,由基金会签订2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采购合同,并约定3月31日送达上海,于4月1日完成报关工作。柳莺和她所在的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团队,连夜和物流公司、报关清关团队更新需要的所有文件材料。孙雪梅和凤凰网团队设计行动海报,柳莺发动当地志愿者制作活动条幅,用于宣传识别。
在一切紧张有序的查漏补缺工作后,3月31日夜幕降临前,2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如约送抵上海。
至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月31日晚间,针对医疗物资出口标准,商务部发出第5号公告,要求医用口罩企业报关时,提供多项文件。这意味着,20万只口罩需要连夜增补证明文件,也将错过原定最快出发的物流航班。
柳莺赶紧协调取消物流舱位,孙雪梅沟通厂家按要求提供报关文件,所有人又同时开始搜罗其他可靠的物流信息。4月1日晚间至2日凌晨,孙雪梅联络到一家快递公司,并约定于白天商定协议和付款流程。
“这一夜,我做梦都是发货啊!”孙雪梅万万没想到,找货、订货、发货,都会在“临门一脚”时遭遇变数,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所幸这一路遇到的合作伙伴都深表理解,并予以支持。4月2日白天,她和柳莺的康盟基金会一同,与新的快递公司电话会议,逐条对过物流协议,顺利签约。
4月5日起,个包裹箱,在上海浦东机场分批接受清运审核。
援助持续进行
当校友会成员在国内搜罗口罩资源时,铺路石基金会从美国洛杉矶采购了3万只N95口罩,于北京时间4月7日(美国东部时间4月6日)送达大华府地区。
根据张帆、美国华人民间组织公益基金会、美国铺路石基金会和美国华人医师联合会一周多的需求摸底,3万只N95口罩已在一周内,被送至纽约8家医院、大华府地区5家医院和纽黑文的5家医院(含耶医院,其接诊的新冠肺炎病例已占据康州的45%),支援一线医生的防疫工作;2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将捐赠给以纽约为主的美国东部地区公共服务系统的一线工作人员,如社工、警察、公交司机和为贫困人员送餐的工人等。
4月4日,出乎意料地,FDA再次被曝出“变脸”:中国4家厂商生产的KN95口罩可以作为后备的产品,即当美国N95口罩不够时,可考虑使用它们。
于是校友会成员们兵分两路,继续咨询国内厂商。然而,“狼多肉少”的环境下,依然几经努力没有找到合适货源。于是,行动组决定由美国采购团队购买6万只N95口罩,国内将重心放在一次性口罩上。
4月8日,孙雪梅和董峰通过几天的沟通,分别咨询并比对了两批货源:4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和50万只民用口罩,定下于4月10日和厂家签约。但就在10日,海关总署发布第53号公告:为加强医疗物资出口质量监管,即日起,对医用口罩等11类物品实施更为严格的出口检验。两批口罩的采购工作不得不陷入停滞状态。截至发稿时,为了尽快推进厂家按要求补充报关审批材料,采购组仍在努力沟通。
后续,“中美NGO联合拯救生命行动”还将按需为疫区采购、捐寄医疗物资。考虑到全美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例,该行动还在筹备发起线上筹款,用于帮扶更多人群。
“我们争取每一分一秒,都是为了把口罩尽快送到美国有需要的群众手中。”过去2个多月里,参与本次行动的所有成员,从太多的报道和故事里,看到了“失去”,他们不忍心有更多人因为物资短缺而遭遇不幸。
因为病*面前,生命如粒似沙,每个个体,不论国籍、肤色、信仰,都与他人互为水月。接下来的困难和挑战还难以预计,但他们说,为了更多的生命,一定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