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产业已经进入沦陷(2)
上一页 1 2
背水一战的力量
当豆农们兴高采烈地从粮库拿到卖大豆的钱时,黑龙江省民营大豆加工企业却面临着停产的命运。这些靠"吃国产大豆"的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力买豆",阳霖油脂集团---黑龙江省最大的民营大豆加工企业就是其中之一。集团总部所在的集贤县被誉为"中国大豆浸油之乡",从总经理刘玉林的办公室就可以看到几百米外的粮库,这家被大豆"包围"着的企业,却因为"买不起"国产大豆不得不裁员、减产。
刘玉林现在常用民族企业来形容自己的企业,"我们一直以来用的都是国产大豆,即便是在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一吨要便宜三四百元的时候,我们还在坚守原来的阵地。"
这家有着10家分公司,5条大豆加工生产线(阳霖油脂一厂、二厂、三厂、孙吴联凯公司、庆安阳达公司),1000多名员工,年处理大豆180万吨的大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难逃亏损的厄运,"现在一个月就亏损20万元,没办法,我不能停产,如果停产,各种费用加起来会亏损更多。"每吨豆油的生产成本是在1.65元,而现在国家收购价格是在1.85元,远远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在阳霖油脂二厂,10个数十米高的粮仓十分醒目,"一个粮仓能装1000吨大豆,不过现在这里基本已经没有大豆了。我们现在就是边生产边购买,根本用不到粮仓了。"目前油脂二厂正处于检修期,厂区偶尔能见到几位检修工人,价值8000万元的生产机器静悄悄地矗立在厂房中,这是去年刚刚建成的浓缩蛋白质生产线。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农发行今年给我们授信1.9亿元,目前我们贷了7000多万元,主要是用这笔钱作为流动资金,购买生产资料。我们很感谢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
"像阳霖这种民营企业,我们会一直支持它的。"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客户二处客户经理刘语谦说。从2002年开始金融机构就贷款给这家企业,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现在企业的资产已经接近10亿元,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尼等地。
不仅这家企业,连刘玉林本身也与金融机构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我在金融机构工作了33年直到退休,才来帮弟弟管理这家企业。"每当谈起银行时,刘玉林总是像亲人一样介绍着自己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而他也对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帮助有着更全面的认识。
"虽然银行给我们授信1.9亿元,但是我们也要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现在的效益不好,贷款太多,也会增加我们的开支。"
"近几年我行支持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力度较大,无论从贷款额度上,2008年一年就发放贷款2940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000万元;还是从企业数量上,由原来的4家到2008年的7家,呈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集贤县所属的双鸭山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
不断完善中的金融扶持
虽然黑龙江大豆产业目前困难重重,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经加入援助的大*中: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储蓄银行、哈尔滨银行。豆农和大豆加工企业的选择更多了。
当企业遇到困难时,这些金融机构并没有临阵退缩。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于延年说,我们出台了几项措施,一把贷款展期了,而且不加息;二落实责任,我们的员工也是努力在帮助企业联系销路。三鼓励大豆加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同时我们的贷款额度也在增加。
在加大贷款力度的同时,黑龙江省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在完善着自己的服务。农行黑龙江省分行三农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张佳林说,我们正在构思上门服务的形式。通过配备笔记本电脑,员工可以到农户家里采集信息,然后录入我们的站。等第二年放贷款的时候,发一个信息,农民就可以来拿钱了,手续上就更简便了。我的工作也可以从被动变为主动,抢占更多的市场,目前该项工作正处在前期准备中。
"没有金融支持的话,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就会重演2004年被外资吞并的一幕。"王小语说。黑龙江省农委调研员杨玉明也认为,大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