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张勇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90304/6925356.html
        

「历史逻辑」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始于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决策,成于筚路蓝缕的扎实推进过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综合区位优势的国家战略选择。

上海襟江带海,背靠整个长江流域,腹地范围广阔。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上海自身在思考城市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始终把上海区位条件和对外沟通优势作为实现上海向多功能中心城市转型的前提和基础。

20世纪90年代,面对外贸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将建设以上海为中心、以苏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确立为国家战略。

第二阶段,以吨位提升为标志的航运体系建设和港船货资源率先集聚。

有区位不等于有地位,吨位决定地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路径率先从港船货的硬资源集聚开始,实现了三个跃升:一是从河港到海港的跃升。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上海15米以上水深的航道和泊位的瓶颈制约。二是船队规模跨入全球前列。目前,在船队规模方面的影响力,上海已超过伦敦。三是问鼎世界集装箱大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年首次进入世界前20位,到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并连续14年保持第一。

第三阶段,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推动航运实力从大到强。

年前后,上海面临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压力。这一阶段,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不断云集,航运服务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航运制度创新不断突破。到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洋山港集装箱码头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始终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每一阶段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指引。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到新世纪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都推动上海航运能级不断提升。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还是全国首个自贸区的设立,都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了关键动力。上海勇于承担国家使命,始终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放在国家战略大局中谋划,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二是始终对标国际最好水平。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定追求卓越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主要经验之一。树立先进标杆,不断实现赶超,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三是始终坚持创新突破。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始终坚持制度和政策先行探索、率先突破,创新服务和产品不断涌现,航运发展战略优势不断夯实。版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显示,上海在最具创新性和创业精神的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三。

「发展趋势」

第一,全球贸易和产业格局出现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航运服务网络面临结构性调整。

全球产业分工大潮出现“回流”“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新趋势,但中国供应链优势依然较强。

我们必须认识到,低成本享受全球贸易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积极谋划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份额和地位,在巩固与全球主要港口分工合作基础上立足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航运重点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强化“近岸”服务辐射能力,加强与“友岸”供应链中心的合作。

第二,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向特色化演进,高端航运服务业和资源配置能力的竞争激烈。

国际航运中心的资源配置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航运基础服务能力,主要是以港船货规模为指标的硬资源能力。二是高端航运服务和技术实力,包括以航运金融法律为代表的高端航运服务能力,以船舶制造、海事专利、数字及环保技术为代表的航运科技实力。三是战略影响力,包括航运服务业对外开放度、对国际航运组织的影响力、营商环境、规则制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表现为在全球航运市场的话语权、较强议价能力和超额收益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控制能力。

第三,航运市场向全程供应链转变,主要港口向复合型和组合式枢纽发展。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从“服务船东”到“服务货主”再到“服务供应链网络”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港口实施“大交通”计划,将多式联运和港口集疏运能力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并将服务网络向产业集聚区延伸,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和信息链的融合。

同时,各大港口和航运公司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在加深。美国、欧洲均在加速港口建设与融合,日本东京湾形成港口群内部的水运快速运输系统。上海要进一步释放长三角航运一体化联动潜能,共同构建服务全球供应链网络的航运枢纽。这是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发力方向。

第四,绿色低碳和数智化转型加速,国际航运规则面临重塑。

比如,根据金融业的“波塞冬准则”,航运公司想要在未来获得融资,就必须制造或运营绿色环保型船舶。船舶绿色能源形成了液化天然气、甲醇、绿氨和纯电动多条技术路线,上海在各技术路线上都有布局,但绿色船队规模还需提高。各航运中心在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方面不断创新迭代,但上海在货物实时可追踪方面仍有差距。

第五,韧性航运愈发重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新课题。

过去几年,突发事件对全球航运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航运安全韧性是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高度重视、重点加强的领域。上海应当找准在保障国家航运安全中的定位,着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冲击的能力,强化国际供应链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

「提升能级」

上海已开启从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新征程,必须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一是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供给能力。

航运保险重点在于完善航运再保险市场体系,加快国内外高能级航运保险主体集聚,发展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等方面;航运金融要抓住船舶融资和绿色金融的机遇,支持上海航运交易所与数据交易等专业平台合作,探索新型要素交易服务,积极开发船用绿色燃料相关金融衍生品,巩固放大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产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是提升数智低碳国际竞争力。

上海在数智和低碳两大领域与世界主要航运中心处于同一起跑线,具备与国外同台竞技以及换道超车的条件。可加快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建设,打造世界级数字孪生港口,完善国际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开展船舶绿色甲醇等新型清洁燃料加注业务,建立生产供应、港口加注、燃料出口等全链条服务体系;结合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推动绿色航运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和推广。

三是提升航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高度重视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所需底层数据建设,加快将人工智能纳入自主航运、安全和导航系统的技术研发;支持在沪航天和交通科研机构在船载设备、气象服务等核心领域加强自主可控的技术储备和布局,支持在沪船舶建造、航运企业、船舶检验机构、气象服务机构合作,提升船舶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设计、技术攻关和检验认证服务能力,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洋气象导航服务能力。

四是提升枢纽综合服务能力。

港船货规模优势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压舱石”。要着力提升枢纽综合服务能力,优化集疏运体系,借鉴新加坡经验,及早谋划下一代港口;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完善跨区域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布局内陆集装箱码头;打造“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登记地,实施有竞争力的船舶登记管理制度。

此外,可依托上海自贸区设立国际船舶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国际邮轮产业,培育国内大型邮轮高水平运营服务商;结合东方枢纽建设,提升航空货物中转功能,打造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和智能高效货运枢纽。

五是提升海外安全保障能力。

重点完善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布局和服务能力。比如,加快培育全球布局、提供跨境一体化服务的供应链龙头企业,鼓励港航企业与货主企业、贸易企业战略合作,加强在国际市场与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合作,拓展全球一站全包服务模式。又如,加强航运共同体建设,推动长三角航运、融资、保险、法律等企业和机构“拼船出海”,提供更高水平跨境服务。

(作者: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张勇)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本文作者:张勇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丁汀摄

        

图片编辑:苏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