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90的经销商都是赢在操作,输在管理新 [复制链接]

1#
原创:袁来年销万经销商一定会比2亿经销商,更会做管理吗?不一定。快消品经销商行业,差异性太大了。经营品类不同,经营渠道不同,代理品牌不同,都会影响一个经销商的管理水平。比如一个饮料和一个白酒经销商,饮料年销售额万,白酒年销售额2亿,如果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衡量经销商的管理水平,孰好孰坏,难说。上个月,某华东区域年销数十亿商贸公司的总经理李华(化名),聊天谈及经营管理,他告诉我,这半年他们一直在进行组织改革,并向一个年销3亿的同行经销商学习“业务合伙人”模式。听完后,不仅惊讶,也感叹其变革的勇气和决心。过去我们谈经销商管理,通常的维度是站在厂家的视角,厂家的城市经理怎么管理经销商,最大化的占压资金,最大化的压库,终端拜访标准动作。不少厂家还宣导地方业务经理,将管理的触角不仅仅要到经销商,还要到经销商的业务员,帮助经销商设定KPI考核。目标导向不一样,结果也会差强人意。经销商为什么要做管理?事实上,很多经销商是不懂组织管理的。为什么这么说,经销商角色的出现,大概在年前后,随着商贸流通改革的实施,经销商开始诞生。谁来做经销商,通常是三类人,第一体制内供销社出身的;第二开门店老板进化而来;第三俗称“下海创业”,做倒买倒卖生意的。彼时,经销商的生意还是“小生意”,经销商往往都是非科班出身,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专业的训练,还能持续不断地成长,主要是源于:抓到了红利。之前一位做金龙鱼的经销商跟我说,早些年,做金龙鱼的经销商,很简单,只要口袋里有钱,能够从厂家那里抢到货,就能把生意做大。浙江一带的金龙鱼经销商,有的超数十亿,就在那时起来的。物质需求的匮乏,与经济水平的上涨,时代赋予了经销商红利。另外,抓到一个好的品牌,选择一个好的品类,再加上胆识,销量基本就能上去。萝卜快了不洗泥,销量蹭蹭地上,谈什么管理!当然,现在的红利已经没有了。没有了红利,就应该回归做生意的本质,好好地创造价值,无论是为下游的小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还是为上游的品牌主,提供产品落地的服务,都需创造价值。红利没了,要把活干细。经销商要想持续增长,抢终端,抢市场,要讲究方法策略。原来是一片荒芜之地,随便开垦。现在呢,几乎已经没有了空地,只能在现有的一亩三分地做细、做透,甚至要出去抢地。打仗要讲究排兵布阵,背后的关键就是组织管理。当前的市场阶段,要求经销商不得不强调精细化的管理。除了市场阶段,还有经销商自身经营的困局,刘春雄老师曾总结过,经销商创业要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夫妻店。此时,销量不可能大,客户多了忙不过来;第二阶段,夫妻俩+帮手。帮手以亲戚为主,只能打杂,对开发市场作用不大;第三阶段,老板+业务员。销量可能扩大,但不敢招很能干的业务员;第四阶段,老板+业务主管+业务人员队伍+服务人员+会计。市场能够无限扩大,实行公司化管理,专业化分工。经销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人员不断增加的过程,很多经销商到了第三阶段,便停滞不前,无法跨越到第四阶段。即使到了第四阶段,经销商的管理也是一团糟。做小经销商靠悟性,做中等规模靠专业,做大经销商靠管理。但怎么管理,经销商通常是一头雾水。“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再回归生意的本质,经销代理模式的背后是一场博弈。有博弈,就需要有人来谈判。我们可以发现,经销商最核心的是“人”,尤其是基础的一线业务人员。当然,你可以说每个企业最核心的都是人,但经销代理的生意性质,决定了“人”是最关键的。平台性企业,靠人搭建基础的设施,用户在平台上进行“自由社交”,“自由买卖”,当人越来越多,市场的闭环就此形成,无需太多人为的干涉,设计好机制,做好用户运营就可以。上游的品牌商,研发好的产品,树立好的品牌,搭建好适销的渠道,企业增长的核心是持续不断输出好的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下游的零售门店,生意来源的关键取决于地段式的客流。门店位置好,消费体验佳,就能获得长期的生意。但反观经销商贸行业,几乎每单生意必须都要由一线业务员获得,即使是所谓的“客情”,也都是业务员长期以往得来的,人一走,客情便没了。因此,经销商的“人”,远比任何一家企业都要来得重要。人重要,经销商知道吗?肯定知道。事实上,在经销商的日常工作中,也是非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