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闻周刊丨怀旧味,乡土风农舍就是影棚 [复制链接]

1#

文/图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姜瑞胜

李子柒、张同学……

这些视频创作者用不同视角

向我们展示了乡土中国

本期新闻周刊聚焦“山杨大叔”

了解这一青岛乡土网红

走红的幕后故事

乡土网红


  “一天不看,浑身难受”,指尖轻点,熟练刷着手机视频,您与李子柒、张同学“招呼”的时候,是否遇到过他——“山杨大叔”,这位新晋的青岛乡土网红,已经坐拥粉丝67万。

03:2


  在“山杨大叔”的镜头里,快过年了,手头很紧的他割了10斤肉送给家有病患的邻居;三弟捡到元钱想据为已有,他硬是找到失主还了回去……看起来是些鸡毛蒜皮的乡间小事,却在撩拨你儿时记忆的同时,悄悄投射出孝老敬亲、邻里和谐、拾金不昧……中国人最朴实的家长里短、处世之道,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诉不尽的乡愁。


  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下,农村题材短视频所呈现的返璞归真,为观者带来了情绪安抚的体验,让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回到那个*牵梦绕的地方。年关将至,一年一度的候鸟般大迁徙又要上演,大家的去向都将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从一个包工头晋升为网红,“山杨大叔”杨晓淑又有着怎样的乡愁和新年打算呢?

刘燕既是刘晓淑现实生活中妻子,也是视频中“山杨大叔”的妻子“甜甜妈”。

这个包工头“喜新厌旧”


  他搜索网络发现,在省外大网红已有上百万粉丝时,山东却没有一个类似风格的创作者。“咱山东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什么我不能去填补这个空白,拍一些山东味的怀旧视频呢?”


  “剧本我还在想,今天暂时没有拍摄。咱们团队马上就要迎来一个新成员——”1月日上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野潴村的拍摄基地,“山杨大叔”杨晓淑正向团队成员安排着当天的任务,“我从马戏团买了一头驴,咱们今天给它搭个棚子。”


  野潴村是一处位于铁橛山脚下的小村子,在村子东北角的高地上一处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家小院,就是“山杨大叔”的拍摄基地。


  低矮的石头院墙,院墙下是随意放置的手推车、猪食槽子……一共三间房,灶间和两间卧室。走进西厢卧室,南侧是一个一米八见方的土炕,炕上放着一个老旧的炕橱,上面整齐地叠放着被子。环顾一圈,黑白电视机、挂钟、收音机、算盘、铁皮暖壶、旧相框里的老照片、满墙面糊着的报纸……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家风格。无论是谁置身其中,都会有一种恍惚“穿越”的感觉。

“山杨大叔”老房的卧室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摆设来布置。


  时间回拨到一年前,“山杨大叔”杨晓淑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一条乡村怀旧类短视频。一年来,凭借着浓浓的乡音和“你我共同经历的曾经”,“山杨大叔”收获了67万粉丝。


  杨晓淑出生于年,中专文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青岛市区一家企业做健身器材装配工。“干了一年左右,公司突然没订单了,让我们回家待业。”身材魁梧壮硕的他,脸上时常挂着标志性的憨笑。


  待业期间,杨晓淑在附近乡镇上找到一家工厂干起了“库管”,“一天能干12个小时,真是吃不消啊。”年轻的杨晓淑坚持了一年,实在就受不了,又跟着熟人干起摩托车修理。


  蹲着修了没几天摩托车,杨晓淑发现开物流公司比修摩托车赚钱,而且投入也不高,“租个地方,买台电脑,投资两万块就能干。”于是,他起身开起物流公司。


  3年后,在熟人介绍下,杨晓淑又跑进工厂承包起食堂,可没有啥经验,发现根本就赚不了几个钱,仅仅忙活一年多就放弃了。


  创业之路维艰,可杨晓淑的人脉却越来越广。在朋友介绍下,他当起了包工头,承揽建筑工程,带着一帮农民兄弟一干就是10年,其间修过马路垒过墙,挖过沟也挖过大口井,“最多的时候二三百人跟着我干活”。


  “干工程的,没有不说资金紧张的,一到要账的时候,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在建筑质量上挑你毛病,想办法扣你钱。”提起这份他干得最久的工作,杨晓淑操着方言笑说,“干了这么些年,真是草鸡了。”

一部手机,简单的道具,“山杨大叔”杨晓淑和“甜甜妈”刘燕正在他们的拍摄基地演绎新段子。


  既是出于对旧行业的厌倦,也是对新行业的看好,或许还有点受疫情影响在家赋闲的诱因,年,“喜新厌旧”的杨晓淑决定抛弃包工头的身份,转行“玩”抖音,拍短视频。此时,他整35岁。


  对于短视频,杨晓淑此前只是听别人说过,处于“知道其有,从来不玩”的状态。


  正值疫情防控最严那会儿,杨晓淑在家闲得百无聊赖,妻子却在一旁刷手机看视频,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


  有那么好看吗?杨晓淑也捧起手机看个热闹,结果刷着刷着,几个小时过去了,一不小心就“上了瘾”,每天刷短视频成了他打发空闲的主要娱乐。


  “我看别人拍的视频,觉得特别好玩。当时就在想,人家能拍,为什么我不能试着拍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晓淑记得,当时APP老是给他推送一些“拍摄教学”类短视频,他还禁不住诱惑,花多元买过课程,学习短视频之道。


  一次,杨晓淑在家无意中刷到了怀旧风创作者东北“张三嫂”和江西“瓜子”的视频,一下子激起了他对童年的回忆,“咱们这代人,小时候家里那日子啊……”


  “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短视频魔力。”激动之余,杨晓淑感觉找到了下一次创业的风口——不需要“求人找关系”,没有“潜规则”,只需要一部手机,人人都可以注册发布……现在还有什么样的创业可以像短视频拍摄这样零门槛呢?


  正是由此,让杨晓淑明确了拍摄怀旧类短视频的定位。

“门外汉”刚出镜就火了


  “不到最终不罢休,不达目的不放弃,虽然我们不会像老虎一样凶猛,但是我们会像毛驴一样倔强”,在近期发布的一条视频标题区,“山杨大叔”如此写道,吸引了余人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定下就干。杨晓淑向亲朋好友开了“发布会”,然后一边找演员一边搭场景,筹备了近两个月。


  “我把想法跟杨金山大哥说了,他说这房子可以免费给我使用。”杨晓淑一开始就把最难搞的拍摄场地问题解决了。


  如今青岛地区的乡村,发展得都非常不错,要找个还保持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貌的老房子实在不容易,尤其是拍摄怀旧风短视频,需要的不仅是一处老房子,还要找搭调的周边环境。杨晓淑四处寻找这样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走进野潴村,看到这边有很多闲置的土坯房。巧的是,他的朋友杨金山就在这个村,而且他家在村东北角的高地上正有一处“孤零零”的老房子。


  拍摄基地搞定,杨晓淑乐开了花,一点也不嫌弃这房子破败不堪,连房顶的瓦片都不全乎。这回杨晓淑给自己的工程当起“包工头”,掏出五六万元,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修缮好房子。


  有了拍摄基地,还得有真实的道具。作为西海岸农村土生土长的“80后”,杨晓淑本就有着收藏老物件的爱好,拍摄基地收纳的老物件中,有一些是他自己收藏的宝贝,也有很多是他淘换来的,还有很多老物件是视频爆火后粉丝送的,其中一辆摩托车,就是一位粉丝骑行了30多公里送过来的。


  开机拍摄,团队最初只有四人。妻子刘燕既是杨晓淑现实生活中的妻子,也是短视频里“山杨大叔”的妻子“甜甜妈”,“我要是不演,他就得找别人来演,那我可不能同意。”


  而另两位演员也都是老熟人:“三弟”别清峰是退伍*人,在部队时参加过集体表演,算有一定表演经验;别清峰的父亲,开始只是碍不过情面帮忙应付一下,“没想到视频一拍就火了,想撒手也不可能了”。

“山杨大叔”老房的卧室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摆设来布置。

杨晓淑不是一个记性好的人,但是年12月26日,他记得特别清楚,因为这一天是他作为“山杨大叔”首次出镜,第一条怀旧风短视频是关于电视机的——


  “山杨大叔”突然发现妻子不见了,原来是去二婶家看新买的电视机了。妻子回家后也想让“山杨大叔”买一台。但“山杨大叔”考虑到家里有个三弟,26岁了还没找媳妇,就想把钱攒下来给三弟娶媳妇用。正纠结时,“山杨大叔”想起最近一个亲戚来串门时提起自家刚换了台彩电,黑白电视机用不着了。为此,“山杨大叔”带上花生米作为礼物出门,第二天早上提回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剧情虽然简单,但总点赞量达5.3万,评论高达余条:“我家电视是年的熊猫牌,1英寸的,看了16年”“看到你媳妇抹电视的样子,就想起了我对象当年抹电视的情景,忍不住又流泪了,因为她现在已经不在了”“年,我爸开车去青岛海信买了俩彩电回来,那时候觉得太厉害了”……


  为什么是电视机?“当时我翻看了全国的怀旧风短视频,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拍了电视机。”杨晓淑说,“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肯定会有一台电视机。”


  截至今年1月7日,“山杨大叔”共发布视频条,总点赞量超过万,平均每个视频点赞量3.6万。其账号首页里这样自我介绍:“记录(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山东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回不去的童年,每个人对童年都有一种独特的向往”。


  第一条短视频就戳中了很多人深处的记忆,“山杨大叔”可以说是火得一发不可收拾,团队成员也从四人扩容为十几人,成了响当当的乡土“网红”。但接下来,还是少不了磕磕绊绊。


  表演呆板、台词生硬、缺乏默契……这些还不算啥,最苦的是经常一整天投入拍摄剪辑,到发布时却难过平台审核关。爬树、翻墙、爆竹鼓盆子……这些“山杨大叔”小时候的乐事,都可能因涉及“危险动作”而无法过审。“缺啥补啥呗。”为此,杨晓淑不断地学习平台规则,避免“踩雷”。


  其实,通过“山杨大叔”每期视频的标题区,就能看到杨晓淑的良苦用心,“父亲的爱总是这样,你对他们一点好,他们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你。常回家看看吧”“老邻居图的就是个情分”“在外打拼的你们,兄弟之间还经常联系吗”“小时候你们也偷吃过家里准备的年货吗”“你小时候的零花钱是怎么来的”“你小时候因为什么事被修理过”“你拆过你家大件吗”……


  “山杨大叔”演绎的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透着浅显易懂的大道理,成了无数人宣泄情感的出口。比如,得知做包工头的二弟欠了外债,“山杨大叔”不假思索就让妻子把准备给三弟娶媳妇的全部1.2万元积蓄拿出来,帮二弟渡难关,使得网友看过之后不忘在评论区感慨一番:“老嫂比母,大哥如父”!

刘燕与团队成员观看成片效果。

一天粉丝来围观打卡


  自从放开定位后,随着视频影响力越来越大,到野潴村拍摄地打卡的粉丝也越来越多,去年清明节假期,每天有五六百人来村里看望“山杨大叔”,“连正常拍摄都受到了影响”。


  “他们愿意看,是因为没经历过,好奇。”“山杨大叔”的粉丝超八成是山东人,让杨晓淑惊喜的是,粉丝中不仅有“70后”“80后”,“90后”“00后”也在日渐增多。


  视频大火,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呢?“收获最多的就是感动和成就感。”杨晓淑不假思索。


  自从成了网红,杨晓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遇到热情的粉丝。一次,杨晓淑和家人在一家酒店聚餐,一共花费了多元钱,临走结账的时候却被店员告知,已经有人替他埋单了,“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给我结的账,回想起来,当天曾有几个粉丝过来和我合过影,可能是他们结的吧。”


  还有一次,杨晓淑的车在半路抛锚,正下车查看修理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辆车在他身边停下来,“这不是山杨大叔嘛,遇到什么问题了?我来帮你弄。”过了一会儿,两辆车、三辆车、四辆车……“有8辆车停在路边,大家一起帮我修车,我一时激动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拍摄之余,团队成员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翻看视频评论区,“虽然很多评论我们没有时间回,但我们都会看,看到粉丝们留言说通过我们的视频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我们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一位粉丝告诉杨晓淑,他和弟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翻了,20多年都没来往,自从看了他们拍的关于兄弟情深的一期视频后,这位粉丝主动给弟弟打了个电话,兄弟两人从此握手言和。“没想到我们拍的视频还有这么大的作用,这也成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杨晓淑感慨道。


  “山杨大叔”的出镜人物都操着一口亲切朴实的青岛西海岸方言,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们到底是在哪里拍的视频,去年三四月份,杨晓淑把野潴村自己的拍摄地挂上了定位,此后,不断有粉丝来村里看望他们,野潴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一部手机,简单的道具,“山杨大叔”杨晓淑和“甜甜妈”刘燕正在他们的拍摄基地演绎新段子。


  六汪镇和野潴村一直非常支持“山杨大叔”团队拍摄,因为都是实在亲民、弘扬正能量的短视频,村民们平时也非常爱看。为了给慕名而来的粉丝留下好印象,村里加大了卫生整治力度,村庄变得更加整洁美丽。去年五一假期,最多一天有约位粉丝到访野潴村。


  “粉丝来了,说明人家认可咱。那些日子,一天从早到晚,粉丝把我们这个小院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光忙着跟粉丝合影了。”杨晓淑乐得开怀。


  收获
  1月日,“山杨大叔”本来已经决定团队当天的任务是搭建驴棚,为拍摄场景做准备。可是两个小时后,他突然有了灵感,让团队拍摄人员“即兴”拍摄。


  “你走出来的动作不对,再自然点”“你跟我说话的时候手里也不能闲着,需要拿点东西,否则看起来不真实”……现在的杨晓淑既是编剧,又是导演。


  “我手部的动作你再拍个特写……”当天拍摄“山杨大叔”和“甜甜妈”去大社(村小卖部)买薄膜的段子,杨晓淑一边指导摄影师拍摄,一边指导着妻子刘燕表演,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可杨晓淑对拍摄一点不含糊,一句简单的台词,让妻子反复演了5遍才满意。


  对于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山杨大叔”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得天独厚的优质山水资源,我们就不可能拍出优秀的作品。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我们的影响力来帮助当地农民增收?”对于未来,杨晓淑满怀信心,“接下来,通过我们的影响力来回报当地,助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将会是我们主攻的方向,也希望粉丝们继续支持
  前有“李子柒”打造精致田园梦,后有“张同学”扯掉滤镜还原真实的农村生活。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以乡村短视频为代表的IP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青岛有“山杨大叔”,省外有“康仔农人”“湘妹心宝”……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社交平台相继推出对农村短视频的流量扶持计划,各路创作者争相拥入这一赛道,在引领更多人重新审视乡村的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回归乡村生活。


  然而,在乡村短视频不断创造着奇迹的同时,奇迹却不会光顾每一个人。短视频制作是优胜劣汰最快的行业之一。乡村网红如何“收视长虹”,考验着每一位创作者的智慧。

“山杨大叔”要迈三道坎


  一元复始,当所有精彩的年度剧情和最美的场景都成为难忘的过往,记录乡土风情的短视频将有哪些新的发力点呢?在“山杨大叔”主创杨晓淑看来,一路走来,现在团队主要面临着三大门槛——剧本、人才、场地。


  “我们的视频在1分半至3分钟之间,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讲完一个故事,得有开始,有内容,有高潮,有结尾,而且我们的理想要求是一天一更,这谈何容易?”过去一年里,杨晓淑坚持做原创,因为他十分清楚,剧本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直接决定着团队视频的未来走向和影响力,然而,“围绕着怀旧主题,我们可以说是能拍的已经拍得差不多了。想要再出彩,难度相当之高。”


  在杨晓淑看来,本地人的思维还是略显保守。很多人觉得,拍段子不是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思想上就有些排斥,这也加大了团队成员的流动性,“人好找,留住合适的人就难了”。


  场地仍是个大问题。拍摄怀旧主题需要搭调的场景,而要寻找这样的外景非常难,“导致团队很难走出那个院子”。现在团队的办公场地在世博城附近,只有几十平方米,距离野潴村拍摄基地不算近,这也给团队带来一定的困扰。

“山杨大叔”团队部分成员


  “最近我们其实已经在做尝试了,不管是拍摄服装还是场景,都逐渐地往新时代演变。”杨晓淑说,他们拍了一年怀旧视频,不免有些粉丝会产生审美疲劳,新的一年,将考虑多拍摄一些有关新农村的故事,另外,他们准备改变单一账号的局面,做大做强账号矩阵。


  成名之后,“山杨大叔”也不断接到商业合作邀约。但在杨晓淑看来,对广告植入必须严格要求,不能给钱就拍。他认为,广告植入对账号肯定有一定影响,如果植入过多,就会伤及账号,不利于长远发展。因此,他们内部约定一个月广告植入不超过3次,并且植入的广告一定是要经过严格筛选,确实是优质资源。


  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视频拍摄说来投入不小,除去前期投入,团队至今仅能维持收支平衡,“好在我还有其他的营收渠道。”杨晓淑对此毫不遮掩,可即便如此,他对商业合作仍旧抱着极为审慎的态度。

刘晓淑的妻子刘燕准备正备用老式的灶台做饭。

火起来不易,想生存更难


  做短视频,想要保证账号可持续运营,“变现”是绕不开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变现,有两条主要路径:短视频广告植入和直播带货。


  年7月,人社部将“直播销售员”纳入新工种,带货主播正式成为一种职业。调查数据显示,每位主播平均可以带动5至10人参与到电商创业中,并平均带动当地就业岗位超过50个。据粗略估算,中国有约万短视频创作者。越来越多的UP主发力乡村短视频创作,给大家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那么,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呢?


  艾媒咨询调查数据显示,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预计接近亿元。一边是市场规模的扩大,一边则是用户粘性的降低。就如同杨晓淑遇到的瓶颈,在内容创作同质化严重、用户粘性降低的大背景下,多数UP主承受着选题、内容枯竭带来的精神压力。


  面对长期一成不变的视频风格,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大多数乡村UP主的短视频,并不会像“李子柒”“张同学”一样被看见。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在别人成功光环的诱惑下从事视频创作,然而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发现,作品永远上不了热门。


  还有一个令UP主们难以接受的事实是,他们中的极少数哪怕杀出重围,也可能会面临难以变现、无法养活自己的尴尬。B站UP主“-LKS-”的调查显示,入不敷出的UP主占比3%,能挣点外快的占比28%,能养活自己的全职UP主占比23%,收入丰厚的仅占15%。


  “山杨大叔”如今已经在尝试直播带货,这也将成为新一年里团队主攻的商业变现渠道。“但货不能瞎带,带不好会砸了团队辛辛苦苦积攒了一年的好口碑。”杨晓淑说,“山杨大叔”现在带的货多是一些小零食,食品安全就必须过关。


  “广告植入太多,你的作品别人就不愿意看了;直播带货,如果选不好货品带来差评,对账号的损伤也是极大的,国内有不少账号就为此吃过苦头。”对于内容变现的两条主要路径,杨晓淑有着清醒的认识,未来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

乡村振兴需要“流量担当”


  袜子放在枕头底下,冬天洗手只洗三根指头,出门的时候把钥匙藏在砖头底下……只要你平时爱刷抖音,一定刷到过“张同学”,都是不加修饰的农村生活日常,满是回忆杀和青春梗。


  从年10月日发表第一条视频,截至年1月12日,3个月时间里,“张同学”仅发布了57条视频,就收获了余万粉丝,可以说是乡村短视频创作的天花板。


  而在社交平台,除了“张同学”,还有“康仔农人”“湘妹心宝”“农村四哥”“村花晓彤”“牧民达西”“帅农鸟哥”……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向大家展示着各地的乡土风情。仅《抖音“三农”数据报告》显示,抖音平台粉丝过万的“三农”创作者已超过万名,抖音“三农”视频日均播放量超过2亿次。


  乡土网红何以迅速在互联网空间崛起?未来如何走出更宽敞的大路?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追求现代科技生活的同时,人们内心深藏着对田园的向往。乡村生活视频的出现,满足了此类情感投射,也给予了部分观者短暂逃离现实生活压力的契机,因而广受欢迎。


  根据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但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8.3%。这说明,短视频创作在农村地区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张同学”们能够爆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平台的流量扶持功不可没。抖音推出“新农人计划”,快手推出“三农快成长计划”“耕耘计划”“秋实计划”……实际上,伴随着流量见顶、市场下沉,各大平台对“三农”创业者的争夺战早已打响。


  杨晓淑也表示,他们今后将更多地做好农产品带货,带动农民增收和当地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他们正在寻找合适的直播带货场地,“最好在平方米以上”。

抱团破题发展困境

助农增收实现价值


  困扰诸多乡村短视频UP主的,一边是流量,一边是变现,这两大难题如何破题呢?记者采访了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存玲。


  ●对于乡村短视频的崛起,您怎么看?


  高存玲:近几年,众多乡村短视频UP主通过快手、抖音、
  ●在短视频内容创作方面,您觉得UP主们如何解决创新难题?


  高存玲:在渠道畅通的前提下,内容依然为王,传统媒体如此,新媒体也是如此。如今,乡村短视频不乏优秀作品,但部分短视频博主也存在土味低俗、虚假人设、跟风抄袭等不良现象。创作者只有扎根生活,扑下身子,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坚持正确导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高点赞的作品。


  ●多数UP主都面临变现难的问题,你觉得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高存玲:资本需要流量,流量也需要资本。内容变现方面,流量热情拥抱资本的同时,要防止被资本绑架,也要防止唯利是图。目前,多数创作者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做好内容的前提下,我觉得抱团发展是个很好的出路。比如半岛都市报创意成立的“网红天团”,就是个很好的探索。


  在变现方面,除部分一线农民UP主外,内容创作者直接对接农民还存在很大的障碍,UP主们可以通过与农民组建合作社、成立农业公司等方式抱团发展,这样就可以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