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链物流进入3.0时代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20世界30年代初,发达国家制冷技术快速发展,美国和欧洲相继建立了食品冷链体系。50年代出现了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冷冻食品,随后的几十年里,欧美国家基本完善了各类低温食品冷藏链。目前,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中国的冷链物流产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年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成立后,冷链物流基础工作全面展开,但行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的提高,冷链于年进入快速发展的*金时期,各种*策规划和行业标准也陆续出台。年,冷链进入3.0时代,实现多方面的转型升级。
尽管我国冷链物流进入3.0全面转型升级时代,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完整的冷链体系相比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冷鲜产品损耗率高、生鲜商品运输率低等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生鲜供应依旧处于传统方式层面,产品流通需要经过农户、产地、采购商、中间商、批发市场等多重环节,流通环节繁琐,损耗率居高不下。数据显示,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将生鲜产品的损耗率控制在5%的稳定水平,其他食品的损耗率也已经降到了1%以下。而我国的生鲜平均损耗率在10%以上,是欧美国家的2-3倍,大大提高了生鲜市场的成本。
同时,我国冷链物流设施相对而言不够完善,使得大多数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损耗,也加大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价格、品质不稳定因素。
目前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冷链运输率分别为69%、57%、35%,而发达国家这部分指标的平均水平在80%~90%之间。
消费需求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冷库设施建设较落后
年,据中物联冷链委测算分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将达到2.亿吨,比年增长万吨,同比增长24.65%。
随着中国生鲜电商整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和居民消费能力、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冷链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
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市场需求的提高,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亿元,比年增亿元。今后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以及一系列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国内市场的*策实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
与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相比,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冷库建设相对落后。-年,我国冷库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全国冷库总量约万吨,新增库容.5万吨,与需求量2.亿吨差距较大。在中央*治局会议提出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的要求后,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推进,以满足庞大的生鲜运输需求。
细分产品以食品为主华东地区企业占比最高
冷链物流行业的细分产品主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工。目前,我国食品的冷链需求占冷链市场需求的比重最大,占比达90%;其次是化工产品,其冷链需求达9%。
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数量约家。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家,占比全国企业数量的37%;其次是华南地区,企业数量达家,占比全国企业数量的16%。
年,我国冷库容量区域分布中,华东地区的冷库容量最大,占比全国冷库总量的41%;其次是华北地区,占比达15%。
*策法规不断完善市场增长空间大
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吹响了冷链物流大举发展的号角。近年来,中央接连发布了有关冷链物流的*策法规,如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扩大农产品流通,进一步完善了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环境。
这些*策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地更加积极推动冷链物流的实际应用,探索新模式,为冷链物流营造更加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
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产阶级数量增多、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将继续不断发展。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大湾区建设和海南等更多自贸区的开放,区域升级必将会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冷链配套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多的新机遇。
年初新冠疫情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了线上生鲜电商市场的发展,预计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亿元,考虑到未来几年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小,前瞻按此增速测算,到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约为亿元。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