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赵雯琪陈克远刘洋每经编辑:王丽娜
随着国内疫情的缓和向好,复工复产成为当今各大企业的主旋律,而在过去两个月的特殊时期,快递物流企业承担起输送日常生活以及医疗防疫所需物资的重担,成为前线医护人员之外最令人牵挂和离不开的行业。
也是在这场“极限大考”中,物流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也让不少人看到了物流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火”了,进入年,中央多次提及“新基建”,而这也与物流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疫情期间物流公司如何数字化“战疫”?新基建会给物流领域带来什么特殊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基建”背景下,未来物流领域的公司又将进化成怎样的一种形态?
近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未来商业战‘疫’行动”第四场线上沙龙,对物流领域的数字战“疫”和新基建机遇进行了阶段性复盘和趋势探讨。京东物流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孔旗、G7首席财务官张杰龙、国寿投资股权投资部投资总监王东亮,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了本场线上活动,并就此展开一场深度对话。
讨论1:复盘物流数字化“战疫”
在疫情期间,物流领域除了传统的包裹运输之外,物流平台的实时大数据分析和物流公司自动化装备的集体亮相也成为特有的“抗疫”景观。
而在这其中,无论是G7还是京东物流都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物流数字化发展的前沿。
以物流体系作为基础设施举例,疫情期间通过对覆盖超百万台货运车辆及个大型公共物流园区的物联网大数据动态分析,G7对外发布每日物流行业复工情况,帮助车队实时监控车辆运营情况的同时,亦能为*府提供实时数据作为决策参考,体现出物流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据张杰龙透露,甚至中金公司从2月初开始,一直引用G7提供的数据判断整个物流行业的复工状态,来进一步推导整个中国经济恢复的状况。
与此同时,让张杰龙感触最深的在于,原来大家的生活习惯,包括行业里一些做法发生变化,物流行业里也有很多事情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疫情期间,物流领域各个环节更依赖无接触的交易方式,现在有很多物流运输的过程是全程无人的。我认为这次疫情会让物流全程无接触的进程变得更快,加速成为行业主流的业态。”张杰龙表示。
谈及疫情期间京东物流数字化“战疫”,孔旗则告诉记者,目前京东物流不仅在武汉,还在国内的几十个城市中部署了无人驾驶的测试点。
据了解,在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之时,京东物流的无人配送机器人“临危受命”被派往武汉,并多次成功将医疗和生活物资从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运送医院医院。
在总结无人配送机器人的使用价值时,孔旗说,“疫情期间,末端配送环节存在运力不足、一线员工存在感染病*风险的问题。通过无人配送机器人,在减少人员接触风险的同时,也缓解了人力紧张的问题。”
“在前期部署和后期运营方面,完全是通过远程支持完成的,只用到了当地的物流配送站,没有单独派遣工程师前往。”孔旗说,目前在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投入使用的无人配送机器人是京东物流研发的最新版本,不仅不需要安全员跟随,而且经过了道路的云仿真测试后,仅用2医院及周边道路的配送测试与部署。
这背后依靠的是,京东物流长期对无人配送机器人软件、硬件的研发投入,以及通过云仿真平台对机器人的路测数据进行不断推衍。
对于此次疫情出现的一些现象,王东亮则从投资人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一些相对直营化、重资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上有重大投资投入的公司,有更好的响应能力。比如,京东、顺丰都体现出特定的优势。
不过,他也补充道,物流无论是重资产、轻资产、直营还是加盟,实际上在整个投资领域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分。不少加盟制或轻资产的公司,也通过技术方式实现更好地控制。因此,关键在于重管控、重运营,如此,在非常规的情况下,公司积极响应的能力才能提高,形成基础建设的壁垒。
在物流界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即“商流决定物流”。毕竟,如今的物流大多是在商流的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
不过,王东亮认为,眼下,物流的战略意义可能要提到更高的水平上。
他以生鲜电商为例指出,其主要存在“到店”“到家”两种模式,疫情之下,到家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在这种新形势下,王东亮表示,在物流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即时配送、无人配送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业就会成为一个新的商流渠道,并反过来对商流产生影响。
对此,王东亮表示,下一步会更多地从商流物流结合的角度看行业的投资机会。
讨论2:“新基建”物流投资机会
疫情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同时,“新基建”成为一个热词。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年以来,中央更是多次提及“新基建”。这对于物流领域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王东亮认为,倘若将“新基建”与物流结合起来,新基建可被理解为新经济的基础设施。在过去十年多的时间内,物流一直是电商经济(无论是商品电商还是服务电商)的基础设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仍将是新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物流绝不应缺席“新基建”这一风口。
在此背景下,王东亮分别从物流服务产品化、物流设施资产化两大方向,分析了新基建风口下物流业的投资机会。
其中,物流服务产品化又分为物流产品、物流服务两个层次。对于物流产品,王东亮指出,无论是电商物流,还是快递物流,都已经形成了全网型产品性的服务,它们超越了个性化服务的层次,形成全网型产品化标准报价体系。
“这是物流服务行业一个非常高级的形式,也是资本市场给予快递公司(包括电商物流)高溢价的最核心理由所在。”王东亮表示。
王东亮进一步指出,通过服务的产品化实现物流行业的集约化,始终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下一步,快件网络、大件零担的产品化,可能是趋势所在。
而就物流服务层面,王东亮指出,在合同物流领域,物流的产品化还未形成,尚保持在“千人千面、每个客户都有每个客户的解决方案”的状态,其“成长的压力其实非常大”。这些垂直领域/场景目前尚充斥着相对非标准化的服务,但未来可通过IT的投入,达成更好的管控,从而实现全面化的集约,并出现极好的投资机会。
就物流基础设施这一方向而言,王东亮又将其分为物流资产(汽车、物流地产、船运等)和运力组织者(大车队、航空物流等)两大层次。
就物流资产而言,王东亮指出,过往物流资产被理解为工具,是成本项或费用项,不过,物流资产这种工具正在资产化。
“物流工具的资产化肯定是一个趋势。包括新能源充电、重卡,甚至包括飞机、航运、铁路、多式联运的资产等方面,都会有证券化或资本化的机会。”王东亮说。
同时,就运力组织者而言,王东亮认为也存在诸多升级机会,其“往下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资产管理者的角色;往上与用户更接近,从而成为合同物流解决方案,或供应链方案的提供者”。
疫情之下,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对此,王东亮坦言,今年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可能较差,市场融钱难度加大。相较于消费行业,绝大多数物流公司以toB为主,其成长性并不会像前者那样迎来爆炸性成长。
“我们并不寄望企业有成倍的增长,而是希望企业基于基础能力的提升,实现稳步的成长。”他说,“毕竟在这个时代,核心物流业务的资产和优质企业家才是行业最宝贵的资产”。
在张杰龙看来,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鲜事,早在国开国际的工作经历中,他就是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具体到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张杰龙将其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以交易结算相关的基础设施,另外一类是更硬核的资产相关的基础设施。
“总结来说,就是两点,一个是整个结算交易的线上化,另外一个是装备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张杰龙如是解释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领域的“新基建”中,无人驾驶将成为一个重要舞台。也成为众多资本竞相布局的赛道。
就如孔旗所说,“疫情的影响,对国内乃至全球都是比较大的灾难。但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却可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测试和验证机会。”在疫情的刺激影响下,京东物流无人配送车的量产和推进工作至少提前了半年。
不过他也表示,要真正让无人配送的模式落地,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还要应对三大挑战。
在孔旗看来,挑战首先在于车辆的硬件方面。这其中涉及到车辆的成本、稳定性、一致性等问题。就京东物流而言,在自己研发无人配送车的同时,通过与车厂进行合作,发挥车厂在制造和规模化方面的优势。但即便如此,硬件的验证仍然需要时间,去验证其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来说,路况数据的积累是第二大挑战。孔旗表示,自动驾驶技术最关键的是迭代速度。目前京东物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在仿真的云平台上可以验证实际路测需要一年时间的数据,进而得到一个安全性的验证结果。
第三大挑战则在于技术规模效应的验证。现阶段,孔旗表示,京东物流对于规模区域无人化运营的核算,人力成本在整个体系里占的比例已经是比较低的水平了。但这其中也要考虑,对于车辆维修和维护的成本,这些人力成本与规模化的使用程度是相关的。
而张杰龙也进一步透露了G7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嬴彻科技的最新动态。张杰龙表示,目前公司在全站式自动驾驶的算法上有较大突破,而在疫情之前,已经交付台L1级别的车。
“在干线运输上,未来我们会管理着上万台、几万台,甚至十万台、几十万台的自动驾驶卡车,这些车在路上跑,我们的这些客户,包括车队和司机,每跑一公里,他们就付我们一公里的钱,每跑一天就付一天的钱,这是未来物流行业基础设施的样子。”张杰龙表示。
讨论3:新商业供应链进化论
在“新基建”背景下,未来物流领域的公司将进化成怎样的一种形态?而如今的新商业又对物流领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这对于当下的物流投资环境和公司的战略布局将有怎样的影响?
对此,就无人配送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而言,孔旗称,以这次疫情期间的实践检测为契机,相信在此后一段时间,无人配送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会产生“滚雪球”的效应。基于末端物流和及时配送的需要,可能会形成无人配送的网格化服务,并进一步发展成区域性的基础运载网络。
所谓的“网络化服务”,孔旗进一步解释称,是指无人配送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基建的其中一种形式。这会是一个区域性的物资配送智能网络,在这个网络里能够实现高度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并且对劳动力进行优化和改造,提升劳动力的价值。
“这和我们人口结构的发展趋势也是相适应的,对于以后的城市化发展和管理需求,在这方面也会变得日益强烈。”孔旗说,目前,在无人配送的实际落地和商业化应用上,技术方面已经没有特别大的瓶颈,也具备规模化运营和量产的条件。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业内标准和*策法规方面的健全和完善,为无人配送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与运营环境。在他看来,无人配送机器人从单条线路到多条线路,再到形成网格化的服务,这个时间将会非常快。
此外,孔旗还表示,随着无人配送技术的快速发展,所谓的智慧城市可能会越来越近。其中,物流会成为自动驾驶最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但除了物流之外,即时配送也可能会发生整体的调整和成本结构的优化。
孔旗预测,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除了虚拟性开放道路路权的释放,在运营场景的支持下,无人配送可能会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干线、仓储等部分都有可能,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从高价值环节到低价值环节,整个产业链都会进行升级,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变成新基建的一部分。
而对于未来物流领域的市场格局,张杰龙则给出了他的判断。
首先,物流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除了与消费相关的领域之外,整个物流领域还有很多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比如水泥、煤炭、矿石、钢材等各种原材料的运输,这个市场是远大于消费的物流市场。
不过,对于物流领域的发展趋势,张杰龙预测,在消费领域,京东、顺丰、“通达”会变得越来越大,其他企业或许机会有限;而在生产资料领域,也不会出现水泥运输的京东,煤炭运输的顺丰,或者是钢材运输的通达,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结算基础设施的完善、装备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会让每一个货主有能力自己组织运力。
王东亮则认为,在B2B和新型B2C领域,物流均是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会出现诸多好的投资机会。
就新型B2C领域而言,王东亮指出,在新零售(包括生鲜电商)等模式下,新的供应链平台得以成长。无论是生鲜电商,抑或作为服务电商的外卖,还是直播电商体系,此种ToC体系的升级,均已成为供应链平台新的部分,而物流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提及,就新零售仓配一体化领域,还存在新的机会,如城配、即时配送、最后一公里等。
而就B2B领域而言,王东亮将其称为“新批发”。“新批发”与老批发层层转包的形式不同,“可能是到你的城市门店的仓配一体化,有中心大仓,有省仓,市仓,最后到小B的门店,这也是新批发商的核心能力。”王东亮说,“新批发”除本身的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外,还需要考虑与上游生产商、品牌商的合作关系,以及更为复杂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因此,虽然物流是新批发商B2B平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仅有物流,亦无法支撑优秀的B2B平台。
此外,在物流领域的整体竞争及发展格局方面,王东亮认为,目前在消费物流领域巨头已然形成,而生产物流领域相对会百花齐放。同时,行业并购的确也已箭在弦上,毕竟一些大的巨头,需通过整合来完成。在整合过程中,巨头也补充了所欠缺的能力。目前,在中国本土,百亿美元以上的物流巨头屈指可数。对于这些大体系,可能会通过并购的方式,以实现在全供应链维度的延伸。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