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上海开始分类分批推动部分领域,尤其是具备封闭生产条件和疫情防控条件的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但企业大规模的复工复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在4月19日的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不同行业和企业遇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复工复产工作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
张宏韬指出,复工复产的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输、人员返岗、产业链配套等方面。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复工复产人员返岗。一些关键岗位员工可能处于封控区,楼里有阳性病例,目前还不具备返岗条件,企业要补充配置其他人员解决。
第一财经记者从西门子医疗方面获悉,公司将在政策指导下推动复工复产,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
一位跨国医疗器械公司物流和生产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和很多企业一样,都在积极推进复工复产。但在实际工作推动中,我们仍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返岗人员需要持48小时核酸上岗。”
上述负责人表示,一些仍在封控中的员工并不是每天都做核酸检测,而且现在除了社区以外的其他地方也没有提供核酸检测的场所。“没有报告,就不能复工。”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样的复工复产无法形成规模。”
对于相关的员工返岗困难的问题,张宏韬在4月19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各方要共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无论是政府、行业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园区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行动起来,支持企业渡难关、保发展。”
张宏韬还强调要强化复工复产的防疫措施,企业要制定“一企一方案”,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也要创造条件,既要支持一家一户企业个体,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