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曹莉
编辑
小L
4月24日,华为数字能源宣布与11家车企、行业协会、充电运营商成立超充联盟。
电动汽车闪充技术峰会暨北京国际车展上,华为数字能源充电网络领域总裁王志武宣布,华为计划在今年内至少在全国范围内完成10万座超充桩的建设。
据知情人透露,华为正在招聘物流背景的人才,搭建商用车充电网络。
与此同时,据多家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反馈,其所布局的重卡充电桩使用率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攀升。
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货主企业对低碳运输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新能源重卡的市场需求上升。而纯电重卡车型中,充电重卡备受青睐。
物流行业历来有三张网的说法,分别是天网——信息流通的线上网络;地网——货物流通的线下地面设施;人网——人才组织的人力组织。
卡车,是物流业的基础运输工具。现如今,以电力能源为基础的公路补能网络,将成为影响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行业第四张网”呼之欲出。
那么,究竟谁能担当“物流行业第四张网”的主角?对于这一新机会,谁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1、充电模式成为纯电重卡市场主流
按照动力类型来分,新能源重卡主要分为纯电重卡、燃料电池重卡和混合动力重卡。
而纯电重卡车型在新能源重卡中的销量占比最大,高达90%以上。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纯电重卡在新能源重卡销量中的占比高达95.05%。
也因此,可以说,国内纯电重卡市场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新能源重卡市场现状。
按补能模式来分,纯电重卡又区分为充电重卡和换电重卡。今年以来国内充电重卡销量攀升,且占比逐步增加。
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1—4月,国内纯电重卡累计销量1.49万辆。其中,充电重卡和换电重卡累计实销分别为辆和辆,同比增长%和77%,分别占纯电重卡总销量的约59%和41%。
此外,1—4月,充电重卡的上牌量在新能源重卡整体销量中占比达到56.36%,而换电重卡则为39.55%。
可以看到,充电重卡是纯电重卡销量的主要力量。而换电重卡的“存在感”却有所降低。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换电站是换电重卡实现补能的基础,但现实情况是,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
据协鑫能科相关可行性报告分析,车电分离式的重卡换电站,单个建设投资额约为万元;不含车载电池的换电站也要万元的前期投入,这其中包括换电站建设投资万元、线路及其他投资万元、备用电池投资万元。
可以说,换电模式是妥妥的重资产模式。这一因素,成为换电重卡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从运营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自建换电站还是公共换电站,其局限性都很大。根本原因就是,电池不是标准产品,无法在不同的换电站之间通用。
车企自建的换电站最多只能给自己的品牌车型换电,而且还要考虑不同车型的兼容性。目前,同一车企的不同车型甚至都不能在同一个换电站进行换电。
同时,也是这些痛点,导致目前换电站的铺设数量并不多。而这势必给用户带来“补能焦虑”。
一方面,换电块的续航里程本身有限,需要足够多的换电站才能实现及时补能。假如一个换电块的续航约公里,搭载两块换电块的重卡最多有公里的续航。
另一方面,换电站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换电站覆盖不足,加剧司机长时间排队的情况,降低了补能效率。
几位从事钢厂运输的换电重卡司机向运联智库吐槽到,以前两三分钟就能换块电池,换完就走,效率确实很高,但现在排队半小时也换不到,甚至要更长时间。
据悉,标准的换电站一次大约能同时换7块电池,超过后就必须等待电池充满才能进行换电。而重卡的电池容量普遍比较大,即便是大功率的直流电快充,充满电池也需要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因此,换电重卡的补能效率优势并不是绝对的。
总的来说,换电站补能网络的搭建注定投入大,产出少,发展局限性大。而快充、超充技术不断突破,给了充电重卡更大发展空间。
2、快充、超充技术突破,将加速重卡电动化
当前,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无法满足运营需求,是限制纯电重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用户角度来说,如果纯电重卡不能像燃油车一样方便快捷地实现补能的话,那么其使用场景局限性始终得不到解决。
而目前来看,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程度有限,这意味着,短期内电池续航里程还无法得到很大提升。
因此,提高补能效率就成了众多玩家的突破口。
“现在用户对充电速度需求增加,电池容量也越来越大了,快充是解决快速补能的重要手段,其相对于换电有着很大的性价比和经济性。”汇川联合动力大客户经理于超说道。
当前,快充、超充技术逐渐得到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布局超充相关新产品,实现超充新技术的应用落地。这为纯电重卡提高补能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如广州巨湾科技研有限公司(简称:巨湾技研)的超快充商用车动力电池,可实现15分钟电量从10%到80%,峰值放电功率kW~kW,回收额定功率kw。
商用车运营场景中,巨湾技研的超快充动力电池可实现充电15分钟作业4小时,同等投资条件下,车辆运行效率可提升15%,综合运营效率提升超过35%。
与此同时,其超充站补能体系,具备投资成本较低、占用资源少、通用率高等优点,可实现作业区和物流线上的重卡、轻卡、装载机等各类电动工程车的标准化补能服务。
巨湾技研董事长黄向东曾表示,该公司正集中资源加速推进商用车领域重卡极速充电项目研发及量产,并携手行业伙伴打造超快充商用车的全产业生态布局。
(来源:巨湾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