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年八讲第七讲2023年降本的3个关 [复制链接]

1#

来源/乔诺成本专家团队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年降本之战已经打响,赢的关键在哪里呢?

乔诺成本专家团队认为,要想打赢降本攻坚战,有3大关键:想、组织、战法。

然而,降本不是说说而已。年的降本,极有可能面临3个挑战。

挑战1:真的没有降本机会了

年12月,我们拜访了母婴行业的一家头部企业,该企业营收已过百亿,年降本几千万,降本比例不到1%。

供应链团队对降本结果非常满意,在他们看来,外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他们为了降本,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包括艰难地压价供应商,降本几千万已经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他们认为,行业内没有人比他们干得更好,他们的成本已经控制到极低,如果还要再降,一定会牺牲质量。

当我们分享他们的对手年实际降本8%+的时候,该团队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相信。而实际上,他们的对手不仅降本8%以上,经营利润也是他们的2倍以上。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不可能和没机会,是因为没有打开眼界看外部、看标杆、看产业链,也没有打开内部端到端的机会。

挑战2:我们还有比成本更重要的事

一家新能源行业中的耐消品企业,他们的产品出厂成本,比竞争对手高10%,导致低端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反超,利润也被竞争对手逼近。

老板在公司强调,是成本出现了问题,年一定要把成本降下来。但5个月后,公司内部依然没有任何动作和结果。

因为大家心里想的是2件事:我们有品牌和渠道优势,高成本可以通过高定价来解决;当前项目进度延期,把产品搞出来更重要更紧急,而降本会影响项目进度。

所以降本这件事,在这个公司只有老板需要,其他人认为不需要。

挑战3:我们公司降本变现太难了

有些企业比较重视成本,年年也都在做降本工作,但是最后落地变现的结果并不好。

我们走访过一家家电企业,他们出货量最大的一个产品,找到了接近20%的降本机会点,每台降本金额超过元。但三个月过去,每台仅仅变现30元。由于变现慢,单这个产品每月少了万元的贡献利润。

为什么有机会但无法变现呢?因为任何一个部门,销售、质量、售后……都只说一句话:“这个降本行动可以做,但是出了问题,能不能你负责?”

之所以变现难,是因为内部缺失统一指挥的成本组织、缺少协同的先进方法和工具。

如不能直面这些挑战,降本无望,我们就会在年持续丢失订单和份额,进而从餐桌旁变到菜单上。

年6月,华为P6手机发布,准备扎根中高端市场。但同时,国内一家追求极致成本的竞争对手,发布了元的千元机。

华为是直面竞争对手,还是放弃千元机专心做高端机?

在当时,华为选择了直面竞争,并发布了荣耀3C,对千元机进行了正面应战。荣耀3C线上发布后,首销超百万,半年内持续抢购。

同时带来的第二个结果就是,手机的竞争护城河构建之后,年华为在高端机上持续突破,mate系列、P系列也成为当年最受期待的手机。

深入研究后,我们会发现,华为之所以能够在价格战中成功突围,是因为:

首先,一直追求极致成本,从上至下敢想敢干、协同运作并不断迭代;

其次,华为有系统的成本组织保障,成本委员会统一指挥,成本管理部进行赋能管理;

最后,华为还有一套先进的成本管理流程、方法和工具。

华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成本是战出来的,背后是想(想要+想象力)、组织保障和先进战法。

一、什么是想要,什么是想象力?

年11月,我们和医疗行业的一家头部企业交流成本的话题,这家企业的高管普遍认为:医疗器械行业,质量比成本更重要;疫情期间,要优先保交付,成本没那么重要。但是在国内大量采购的背景下,面对竞争对手的低价竞标,成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过去6年,这家企业每年只能降本1%左右,当天交流的时候,乔诺专家向大家提出了20%的降本目标。在场的所有高管都不吱声,最后有一位高管站起来问,哪家企业能降本20%?

乔诺专家分享了原则——

2:量产产品有每年降本20%的能力;

3:新一代比上一代产品降本30%;

2:每个产品相对友商有20%成本优势。

最终结果,这家企业年端到端降本8%+,其中三个关键品类均降本10%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家从以前的想都不敢想,到想要降本2位数,激发了大家降本的源动力。

二、怎样才能激发降本的源动力?

1、企业家的极致追求和要求

企业家,是公司的总舵手,掌握公司航行的方向。因此,企业家对成本的极致追求和要求,决定着企业降本的成果。

华为把成本竞争写到了《华为基本法》里,每个阶段根据对成本的认识,刷新相关内容。从最开始定义,成本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制胜因素,到全面的成本管理,再到成本组织和机制保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的思想理念、方法和工具。

华为真正成为征战全球的世界级企业,背后也主要源于任正非先生对成本工作的极致追求和要求。

我们再来看马斯克经营的公司,SpaceX现在单次发射成本下降90%以上;特斯拉年Q3的财报中,单车的净利润高达7万元/台,净利润率高达30%;收购Twitter后,疯狂裁员80%……

马斯克坚持追求极致成本,通过成本倒逼创新技术革命、生产制造的技术革命、材料技术的革命等。正是这种极致追求的精神,才让他所经营的公司,都能通过极致成本和产品征服市场,打动用户。

2、打开外部视角

除了企业家的极致追求之外,还要打开眼界看标杆、看竞争、看客户,以及看产业链。

推特裁员,正是因为马斯克看到了标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