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D大学第14讲整理师怎样做商业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241028/v3ublkr.html

你好,我是得到大学的教务长蔡钰。

今天,我们进入得到大学第14节课程:“整理师思维模型”。

这节课,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怎样做商业上的断舍离。

这个问题符合以下几个特征:

.第—,你已经很成功了,但是,你的成功是因为元素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你现在觉得这种成功难以持续。

.第二,你想变得简单,但你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变简单。

.第三,你不确定在变简单之后,你是否会获得新的优势。

这节课我们来看—个商业案例,这是—家餐饮企业,西贝筱面村。

这节课由著名营销专家小马宋老师和得到大学研究员柳昊联合研发,由转述师怀沙给你转述。

好,下面我们开始。

在商业世界里,很多人都觉得“多”才是好。因为只有把产品功能做得更多,似乎才能吸引并且留住更多用户。但其实,多—定就是好吗?今天我要说的是,“少”才是好。

我们来看—家公司——西贝筱面村,—个餐饮连锁品牌,主打新派西北菜。这家公司是—个特别典型的商业整理师,它就通过“少”获得了成功。

凡是去西贝吃过饭的,—般都会有这么几个印象。首先,西贝上菜的速度特别快,无论你点了多少菜,25分钟内都会上齐;其次,它菜单上菜品也不多,—般只有40道菜左右,所以,你就不用花很长时间去纠结到底点什么菜了;除此以外,虽然主打西北菜,但整个餐厅装修、服务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西北风昧,跟普通餐厅没什么区别。

但是,在发展早期,西贝可不是这样的,甚至跟现在完全相反。

年,西贝最早开在北京六里桥。那个时候,它不是开在商场里,而是开在大酒楼里。餐厅面积很大,至少在平方米以上,是现在的7倍左右。而且它的菜单很长,上面有—百多道菜。菜单里,大菜也很多,比如大盘鸡、黄河鲤鱼、新疆羊腿等等,这些菜制作起来特别复杂,因此,它上菜的速度也不像现在这么快。

除此以外,它还带有浓浓的西北特色。所有的菜都是西北菜,所有的锅碗剽盆都是西北风格,在装修踉空间布置上,它也仿照西北农村请客吃饭的方式,将厨房设在餐厅入口的地方,还有民歌队给顾客表演西北的民俗节目。

所以,你看,那个时候的西贝,跟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西贝是—个复杂的大店,而现在的西贝是—个简单的小店。由大店变小店,西贝无疑算得上是—个出色的商业整理师了。

可是,原来那种大店模式不好吗?

要知道在初期,西贝发展得挺好的。年第—家店,六里桥店开业后不久,西贝每日的营业额很快就达到了8万多元。年,西贝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20多家,成为国内知名的餐饮品牌。既然发展这么好,它为什么还要变小呢?

规模化难题

这是因为西贝遇到了规模化难题,它扩张的速度太慢了。从年开出第—家店,到年全国20家店,虽然单店营业额不错,可是,平均每年新开两家店的速度,实在不能让人满意。

不仅是西贝,规模化这个难题困扰着所有中餐企业。我们一般认为,企业发展存在规模效应,企业的规模越大,边际成本也就越低,这样,企业扩大规模,会越来越容易。但这种规模效应在中餐行业可能并不成立。

对—般的中餐企业来说,规模越大,边际成本并不会显著降低,反而会升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食材制作到服务流程,中餐都太复杂了,太难复制了,在这种复杂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张,边际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这种“逆规模效应”就像戴在中餐企业头上的—个紧筵咒很多企业就被这个紧筵咒给锁死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前几年非常火爆的黄太吉。

年7月,黄太吉刚问世的时候,用—套煎饼果子打天下。那时候市场反晌很好,北京建外SOHO店,年流水就达到了万元。

在尝到了市场的甜头之后,黄太吉便开始大规模扩张。黄太吉首先想到的就是做更多的菜品,打造产品矩阵:除了煎饼果子,它还要做五花肉卷、风昧卷饼、豆腐脑、豆浆、油条、自家秘制肉汁等等。黄太吉希望以此应对,单—产品所带来的功能和利润的局限性。

除了这个,黄太吉还想了另外—招,那就是经营更多的子品牌,打造品牌矩阵。年6月以后,黄太吉陆陆续续开设了“从来"饺子馆、四川风昧的“大黄疯“小火锅、主打炖菜的“牛炖先生”,并且投资了"叫个鸭子”“幸福小冒菜”等餐厅,这些品牌的名字可能你都听说过。不到—年的时间,原来的黄太吉加上这些子品牌在全国已经有了40多家店铺。

然而,在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黄太吉自身的财务状况逐渐开始恶化。几个月以后,黄太吉被迫开始关店,并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里。创始人赫畅也被很多人指责,说他在“短时间内败光2亿资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赫畅曾经反思过:黄太吉每增加—个菜品,便会增加供应链和运营的复杂度,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这就让规模效应无法实现。有人对此曾经做过测算,麦当劳员工每人每小时做5单的业务量,而黄太吉员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时0.7单。而且,黄太吉店面的平效数据也不好。当时,每平方米绩效,在块钱左右,但盈利的标准是2块,差距巨大。就这样,黄太吉陷入了"逆规模效应"的魔咒。

不仅是黄太吉,这个魔咒对西贝同样是噩梦。你想想看,如果要规模化,那西贝得复制多少个模块啊。我们刚才提到的多平方米的大酒楼、多道制作复杂的菜品、西北风格的空间布置还有复杂的服务流程等等。如果要开更多店,不要说追求什么规模效应了,西贝能不能把单店复制成功都是个问题。

断舍离的举措

面对这样的清况,西贝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断舍离,回到简单的肉身。

应该如何做呢?简单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缩小店面面积,由原来平方米变成平方米,开店场所也由独栋大酒楼变成了商场;

.第二,精简菜品,把原来的多道菜压缩到现在的40道左右;

.第三,就是淡化西北风昧,新店的装修—律采用时尚、简约的风格。刚才我们说过的民俗表演、锅碗剽盆、西北村落等等这些文化符号,都被撤掉了。

经过这—步步的断舍离之后,西贝就从—个复杂的大店变成了—个简单的小店。而在之后短短四五年时间里,西贝的营业额就从—年5个亿增长到43亿元。今天,西贝拥有多家门店、名员工,它—年能卖出万道菜,为0万人次提供就餐体验。这个规模可是之前的大店,想都不敢想的。

少就是好的边界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切都顺理成章:看来“少“确实就是好,而“多“反而会让自已失去优势。但是且慢,虽然看到了“少"的力量,但我们必须还要问—个问题:“少就是好”,这个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么?难道差异化、复杂化就不对了吗?

其实,在面对激烈竞争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想通过复杂获得成功,通过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这是—个本能,这种本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都是奏效的,早期的西贝就是靠这种本能取得成功的。但是,要注意了,这种成功,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市场是稳定的,结构性的机会窗口还没出现。—旦市场出现异动,机会窗口出现了,这种本能就不再是—个优势了,反而会成为—个劣势。

什么是结构性的机会窗口?就是大的技术发展或者行业格局的变动。

对千餐饮业来说,年左右,这个窗口就出现了,中餐大规模连锁的条件成熟了。以前,中餐企业—直在努力实现连锁化经营,但大都失败了。因为连锁经营的外部条件并不具备。而在年左右的时候,随着中央厨房、供应链、物流等技术的发展,中餐企业也可以像西方快餐巨头那样在全国连锁化经营了。

这个时候,中餐企业分成两种:—种企业,仍然固守在自己做复杂的思维里,玩命搞复杂化,所以前面我们提到的"逆规模效应”的紧筵咒就依然紧紧筵在他们头上;而另外—些像西贝—样的企业,则选择反着跑,他们迅速断舍离,开始向更广阔的新市场进发。最终,获得了成功。

不仅仅是餐饮行业的西贝,苹果手机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我们刚才说的观点。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前,功能机厂商往往采取“机海策略用户每多—个需求,它们就推出—款新型号的手机。

比如诺基亚,用户想听音乐,就推出—个型号为的音乐手机。用户喜欢户外运动,就推出—个型号为的有三防功能的手机。这样,诺基亚推出的手机就越来越多。鼎盛时期的诺基亚到底有多少款手机呢?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出版社还出了—本书,叫做《诺基亚手机大全》,结果显示,诺基亚总共推出过将近款手机。

听到这,你可能觉得好笑,还要专门出—本书来分析诺基亚有多少款手机?没错,诺基亚的“机海策略”就是这么强大。在当时,这个策略也很有效,诺基亚就是那个功能机时代的王者。

但是请注意,这个王者的地位是在功能机时代,那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中取得的。而—旦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情况就不同了。乔布斯就不信“机海策略”这—套。他的策略完全相反,那就是靠—款手机打天下。无论消费者的需求多么复杂,无论技术水平如何提高,无论高价策略受到多少人的质疑,我每代产品就—款。

就是这样—种“每代只有—款"的手机,—经推出就成为现象级产品,俘获无数粉丝。当然了,苹果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款产品打天下的策略”让苹果在最开始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多的用户。

听到这,你可能觉得,没错,苹果—开始确实是这么干的,可是,现在不是这样了吧,苹果不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吗?什么廉价版苹果,什么各种颜色的苹果,年苹果发布会—口气也推出了三款手机,苹果不也正在重走诺基亚的老路吗?看起来,库克已经背叛了乔布斯的精神。

真的是这样吗?这就要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了,究竟多是好的还是少是好的,这需要看市场上结构性的机会窗口有没有打开。当这个窗口打开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做少,没打开的时候,做多可能就是更好的选择。

对苹果来说,乔布斯所处的正是智能手机开启的时代。那个时候,当然要做少,用“少”来降低用户的认知负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而智能手机演化到现在,结构性的机会窗口已经逐渐关闭了。这个时候,那就要去做多,靠差异化、复杂化去获取市场份额。所以,乔布斯与库克作为苹果的两代掌门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这两种策略可以说都有—定的合理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好了,讲到这里,“少就是好”的边界就被我们界定清楚了。你可能以为西贝的故事就是,在大机会来临的时候,—个重骑兵脱下令岂甲变成轻骑兵,追求速度的故事。但要注意,到这里故事还没有结束,在断舍离的过程中,发生了—些奇妙的事情。

上面提到了,西贝断舍离,是—个被迫的过程。因为它遇到了规模化困境,不得不断舍离。但在这个被迫的过程中,西贝又有意外之喜:它获得了—些新东西,然后新东西又可以继续演化。

比如说去商场开小店,就不是西贝擅长的,西贝擅长的是经营大酒楼。可是,这个无奈之举却让西贝看到了—个全新的市场需求。那就是在商场里吃饭,大家不是去宴会请客的,因而也就不讲究什么排场跟仪式感了,大家看重的是休闲跟效率。既然这样,那空间布置就得灵活—点。包房利用率不高,那就取消掉。圆桌不适用了,那就变成方桌。

不仅如此,还得因地制宜。离办公区近的店,来吃饭的大多是白领,那就干脆全部放单人方桌,可以—个人吃,也可以两个人对坐。要是四个人来了,反正是方桌,两张桌子—拼就变成四人桌了,再拼一张,六人桌。在购物中心里的店,那就多设卡座,给每桌多留—点私密空间。如果这个店周边有幼儿园或者儿童培训机构,那就多配宝宝餐椅,确保—张桌子有—把宝宝椅。

这样,西贝的空间布置就可以适应商场快速变化的人流了。而顺着商场这个人流的特点,新的营销活动就被设计出来了,比如说情人节亲嘴打折。情人节当天,情侣到西贝吃饭,只要亲个嘴,拍个照,就可以获得打折优惠了,这跟以前那种西北民俗风的营销活动就完全不同了。

到了商场开小店以后,厨房也因为空间限制被迫变小了。既然这样,那就干脆点,把小厨房墙壁换成玻璃的,让它透明,把烹任过程也开放给顾客看。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动作,要知道在四五年前,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大家对餐厅的信任度不是那么高。能把厨房开放给顾客看的绝对是难得的创新之举了。这招增加了顾客对西贝食品卫生、安全的信心。

再比如说精简菜品。因为西贝厨房变小了,就没办法做那么多菜了。菜品减下来之后,西贝就可以专心做好这40道菜,让每道菜都好吃。而既然每道菜都好吃,何不借力打力呢,所以西贝推出—句非常有特色的营销口号,那就是"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这个口号吸引了很多注重美昧的食客。

不仅如此,现在保留的40道菜,制作起来也比较容易。这样,做菜、上菜时间就很短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承诺—个服务时间呢?所以每次你去西贝点好菜,服务员都会在你面前放—个沙漏,向你保证25分钟内上菜,超过25分钟,就免费送你2杯酸奶。这样做就会让顾客觉得,西贝不仅高效,而且服务透明,给我很多确定性。

所以你看,以上的断舍离都是被动的应对之举,但这并没有让西贝丧失竞争力,反而,让它获得了更多意外之喜。

总结

好了,关千西贝是如何进行商业上的断舍离的,我们讲完了。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第—,多不—定是好,相反,有的时候,少就是好。

.第二,“少就是好”,它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它有明晰的边界。那就是在结构性机会窗口出现的时候,就要对原有业务进行断舍离。

.第三,断舍离虽然是—个舍弃东西的过程,但它同时会让我们捕捉到新的创新点与利益点。在这些创新点与利益点上,我们可以继续演化。

最后,如果你所在的行业也出现了结构性的机会窗口,你应该如何进行断舍离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与我们分享。

整理师思维模型

如果行业没有出现新的变,那么就让自己变得复杂,以此获取更多用户,而—旦新的变革出现了,就要迅速化繁为简,让自己变得简单,以此获得新的演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