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https://m.39.net/disease/a_5739332.html一说到战略,多数人都觉得高谈阔论,落不了地!如果你有这种想法,我想说的是,你对战略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之中,没有实操或经历过企业的战略抉择与浴火重生。
本文通过实例(都是作者经历过的),能让你理解战略选择的重要性,能在经济下行消费升级的浪潮中,能帮你捋清你企业的战略方向,让你做出正确选择。
战略,就是选择。
三个认知点
1)供需的假象:
现象1:生意不好,多数人认为“供给”大于“需求”,这是假象。多数是现在的“供”大于过去的“需”;产能过剩是因为生产者未抓到市场当前最根本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时间的差异)
现象2:很多成熟模式并且在海外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并未在中国市场实现“降维打击”,他们沿着自己过去在海外的路线先做强再做大,但却在竞争中输给了不那么追求完美的本土企业。(空间的差异)
记住:需求的增长远大于供给的增长!
那么,思考以下几个点:
企业是要做大还是做强?怎么选择才合理?
为什么不完美的模式,在某一阶段会取得成功?
常人的认知:先把事情做好了再去扩张!事实与认知相反!先跑起来再调优,在动态中调整,更容易成功!
2)难以逾越的“周期率”:
现象1:此一时彼一时,成功的企业很难持续保持领先,在某个时间节点上总会出现下滑。
现象2:成功的企业总是对自己成功的归因认知不清,以致失去了内在的驱动力。
所以,时过境迁,成功的企业或项目总是无法逾越“周期率”
思考:
是什么时间节点会出现下滑?
什么样的驱动力?才是让企业适应变化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
3.“效率”策略的思考
现象:提升效率(快),降低生产与营销成本(省),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常见的策略
思考:
什么事该”快”?什么事该“慢”?什么环节该“投入?什么环节该”省”,这到底如何界定?
资源最大化应用在整体与局部上是否有矛盾?
效率的提升能否提升用户体验?
效率的提升是否能提升企业增长的驱动力?
战略如何选择?
战略选择:
第一步:竞争力组合
竞争力组合于长版/短板效应
例-宜家:宜家的门店并没有像奢侈品店一样,店员围着顾客转,无微不至,甚至也没有免费送货。但它在成本端非常强,综合成本控制能力远超平均水平,围绕着成本这块长板,宜家把很多事情都做到了极致。
企业想要构建自己的竞争力组合,需要围绕自己的业务特点,将一到两个维度做到最好,并保持其他维度基本能满足需求。这样一来,企业的增长空间就形成了。
也就是说:企业参与竞争,并不是要把每个点都要“卷”到极致。蚂蚁搬大象,小而美,网红、素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所以,如何把一两个点做到极致,并保持其它点基本能满足。是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第一步!
战略选择:
第二步:企业利益与客户利益的动态平衡
企业的利益就是降本增效,用户的利益就是极致的体验,两种如何平衡?
门店生意的降本增效策略:门店的成本=(店租+人工)*营业时间*覆盖面。减少店租,意味地段偏僻;降低人工成本,意味销售力减弱。行不通。一个门店,每天的营业时间是固定的,所能辐射的面是固定的。传统模式是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线上线下打通,用户可以通过店铺小程序或品牌APP随时随地去体验产品或服务。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就不再那么要命了。
B2B生意的降本增效策略:(客户利益=综合使用成本X方案价值)。(企业利益=效率成本+技术经验成本)。企业能做的就是能把客户的综合使用成本和方案价值提升,或者把自己的效率成本和技术经验成本降低,来构成自己的动态生存空间。这就需要企业打开时间、空间、人的束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
动态平衡的艺术
战略选择:
第三步:踏准节拍,顺势而为
每个行业都经历萌芽期、发展期、调整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在不同区域需求、市场、产品、渠道都呈现不同特征,战略选择有不同的侧重点。企业能做的事就是踏准节拍/顺势而为。
以鞋服产品为例,国内与国外不同地区在同期处在不同阶段。
鞋服产品战略选择对照图
B2C例:安踏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选择:
第一个阶段萌芽期:物资供应不丰富,用户主要需求是以满足生存为主的基本物资。由于供需关系的不平,上游的供应资源由少数寡头垄断,产品品类相对单一。
“这个阶段,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很单纯,主要是功能。对产品的品牌要求没那么强,选择也没那么多。”
第二个阶段增长期:物资供应日益丰富,用户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产品品牌、品质等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诉求,市场竞争加剧,推动了产品利润下滑。
第三个阶段调整期:用户诉求更多、更细化。主体市场格局的形成使很多行业开始保持稳定增长,利润率也逐步趋于稳定,进一步的竞争往往存在于细分市场中。细分市场不断涌现新品,渠道结构也进一步趋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合理化整合。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供给端,个性化的商品越来越多;需求端,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品牌需要尽可能满足各种差异需求。
以B2B工业品(DTF产品,数码喷印转移PET离型膜产品,国内称白墨烫画打印膜)为例说明。
DTF产品战略选择对照图
例:B2B产品:胶带大王xx的战略选择
第一个阶段萌芽期:(年前)物资供应不丰富,客户的需求主要是以满足基本的生产。由于供需端的信息差,上游的供应资源由少数寡头垄断,产品品类相对单一。“这个阶段,客户购买的目的也很单纯,主要是功能和服务。对产品的品牌/技术指标要求没那么强烈,选择也没那么多。”
XX企业的战略:主要是布局办事处/分公司以经营经销商渠道为主。
第二个阶段增长期:(~前)物资供应日益丰富,信息逐步透明,客户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有了更多供应商可以选择,可以对比,客户对供应商资质/品牌、品质等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诉求,市场竞争加剧,推动了产品利润下滑。以致经销商/销售网点/销售子公司难以生存,甚至出现亏损。
XX企业的战略:主要是渠道向终端经营转型。
第三个阶段调整期:(~年)用户诉求增多、要求更精细,大企业对产品的评判有了自己的标准。多数产业客户对环保、能耗、品控、供应链速度与服务都有了明确的要求。主力行业开始保持稳定增长,利润率也逐步趋于稳定,进一步的竞争往往存在于细分市场和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中。市场不断涌现细分新品。经销商渠道举步维艰。
xx企业转为DTB基于目标终端客户营销为主。抓大放小、主攻行业的标杆客户,淡化渠道经营,强化自身研发/品控/管理/运营软实力的提升。为离客户更近,在主力客户周边设仓,建厂等。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年后)受疫情/产业转型的影响,众多行业内卷,企业尝试新营销,导入数字化战略,在管理/流程/信息/产销研/客户管理端引入数字化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红利,线上线下融为一体,挖掘新市场,寻求新增长。。。。。。
战略选择:
第四步:选择DTC模式,是必然,更是捷径!
DTC(DirectToConsumer)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
信息透明时代和物流便捷时代:缩短品牌端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是降本增效的最有效的生存策略!
也就是说,渠道去中心化是必然。对于工业品,不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渠道,去中心化也是必然。
不同经营模式对比
例:安踏营销的DTC转型之路
第一个阶段:从“批发生意”向“批发零售”转型。这个阶段安踏增强了对终端管控力度的增强,所有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具体措施是通过在各环节推广数字化,实时掌握分销商的进销存,以及终端交易和会员等信息。“批发零售”对于运营终端的效率提升明显,带动了安踏业务一直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复合年增长率。
第二个阶段,从“批发零售”向“直营零售”转型。这个阶段安踏收购了分销体系中家门店的所有权,其中约60%由集团直营管理,另外40%由加盟商按照安踏运营标准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了品牌形象统一、全渠道打通提升消费者体验等问题。
安踏在推进DTC“直营零售”转型的过程中,品牌总部依照门店类型制定了人、货、场运营标准,通过数字化手段在终端落地,提升消费者和导购的交互频次和交互有效性,并通过商品配补调智能化水平、门店直赔和会员运营等中台能力的提升,整体推动单店运营效率的提升。
关于DTC营销的几个要点说明:
1.会加重品牌方的负担:转变为DTC模式,固定资产大幅增加,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但企业的管理幅度却没有同步跟进,效率和体验没有做任何提升。等于给自己增加了非常大一个包袱,却没有提供任何价值。
2.全直营销与DTC的区别:全直营销比如门店、商品库存、员工等全都是品牌方的。全直营未必能达到DTC的要求,只是具备了做DTC的基础,不一定完全形成DTC的核心能力。DTC模式考虑的是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选择经营权集中,还是经营权分散,取决于效率和体验。一种模式能不能让经营效率更高,能不能让消费者体验更好,这是衡量DTC模式推进程度的核心。”
3.DTC的现实意义:第一,品牌的营销可以更加统一。第二,是可以把线上线下完全打通。线上没有边界,企业就可以实现很多构想,并且能够提高消费者体验。第三,从理论上说,DTC模式的库存比传统多渠道时各个渠道加起来的库存更少。原来每个渠道都要铺货,现在全盘拉通,避免了重复铺货。也就是用更少的库存完成了相似或者更大的销售。
3.DTC的战略意义:第一,品牌的营销可以更加统一。第二,是可以把线上线下完全打通。线上没有边界,企业就可以实现很多构想,并且能够提高消费者体验。第三,从理论上说,DTC模式的库存比传统多渠道时各个渠道加起来的库存更少。原来每个渠道都要铺货,现在全盘拉通,避免了重复铺货。也就是用更少的库存完成了相似或者更大的销售。
战略选择:
第五步:修正当下营销战略的方向:
从单纯的“大营销”转变为“重点营销+用户运营”,把公域与私域的结合。
大营销:是指在接触点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即在所有场所都布满广告,包括传单、屏广告等,使得消费者到哪儿都能看到这个品牌。宝洁系营销的步骤是,找到功能性的亮点重砸广告,然后全面铺货,进行销售。
重点营销与用户运营:现在,营销更多基于大数据分析,期望能够让用户在该看的地方看该看的广告。这是一种“不显山露水”的营销方式,即在不打扰消费者的前提下让消费者感触品牌。这种感触不仅仅由品牌自身提供,也由KOL,甚至是素人提供。
抖音和小红书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内容平台上有很多内容,既有品牌方投放的,例如大V或KOC、KOL的视频,也有个人体验内容。这些平台不会把所有用户都转化为销售对象,很多消费者可能在内容平台上接触且被种草,也可能去其他平台购买,比如天猫或京东。
小结:现在已经不是企业靠灵光一现的点子就能创造巨额财富的时代了。在信息透明/媒介开放的时代,是靠体系的效率、对市场规律的笃定来参与竞争。
互联网与信息化给予我们打开约束因素提供了更多可能
#企业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