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90122/6822170.html 据说“网购”已经被列入中国当下“新四大发明”。很多人生活中最愉快的瞬间,就是从快递员手里接过期待已久的网购成果,愉快地拆开快递。在古代,人们如何寄送快递?这其实是一个涉及交通史、传播史的重要学术问题。在大部分时候,政府官方快递和百姓私人快递有很大区别,学者们对官方驿传已经有不少研究,但对古人私人物品的远途寄送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弄清楚。
商周时期道路畅通,“快递”主要服务军事
快递出现的前提是畅通的道路。中国的快递事业起源很早,据说三皇五帝时代已经有了雏形,这个真实性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在甲骨文里,确实已经有了驿传系统相关的记叙,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定期会通过这个系统报告到殷王那里。周朝时期,道路更加宽阔,通达全国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这为快递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古代有本非常著名的书叫《穆天子传》,是西晋的时候从古墓里挖出来的,有人说是西周人写的,也有人说是战国人写的,反正很可能是周朝的文字。这个书讲的就是周穆王姬满游历天下之事,尤其是前面几卷,讲他驾八骏西巡天下,用了五年时间,行程三万五千里,会见西王母。司马迁的《史记》里还记载,周穆王在拜会西王母的时候,收到有人叛乱的消息,他乘着千里马赶回中原平叛,后世说“一日千里”,这是非常的交通速度。
《驿使图》壁画砖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
当时的交通主干道,叫“周行”或者“周道”,在《诗经》里,这两个词经常会出现。《周礼》里记载的官职中有个“野庐氏”,大概类似今天的“交通部部长”,专门管理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他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要在主要道路的两侧种上树,隔一段距离还要挖口井,建设叫“宿息”的供“快递员”休息的场所。根据《国语》的记载,当时的道路“十里有井,二十里有舍”,隔十里路就有一口井,每二十里就有一个供“快递员”休息的“舍”。《周礼地官》中的记载稍微有点不同,说:“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传说孔子做过委吏,管的很可能就是这种路边给“快递员”供给物品的小仓库。不管怎么说,当时的道路质量已经很高了。
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都有类似驿站的机构,齐国、郑国叫“遽”,晋国、楚国叫“驲”,也有些国家叫“传”,这些运输机构主要为军事服务。到了战国时期,交通物流水平就更高了,甚至出现了私人邮递系统。《史记》里记载,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有自己的传报系统,收到信息比魏王还快。他后来被魏王猜忌,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整个商周时期,普通百姓都无法使用上面提到的这些传送系统,他们之间的信件,都靠人肉代送,托付给正好去远方的行人。
秦汉能快递荔枝、龙眼,最高时速每小时四十五公里
秦汉时期的道路叫“驰道”,宽五十步,接近七十米,这比今天的很多城市的主干道还要宽很多。当时最快的行驶速度有多快呢?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后,大将军霍光征召昌邑王刘贺(也就是有名的海昏侯)来主持丧礼,他接到消息后午时从昌邑出发,一路狂奔,累死了几匹马,晡时就到达了定陶,大概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走了一百三十五里路,每小时大概在四十五公里左右。这差不多是马匹能达到的极限,从商周到清代,运输工具都是马匹,所以快递的速度其实并没有本质的提高。
随着道路的完善,当时的驿传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传、邮、驿”体系。传,就是用车送达;邮,就是步行送达;驿,就是用马送达。特快的传送,则叫“驰传”。这些系统中的快递员中途休息、吃饭、喂马、换马的地方,叫“传舍”“馆舍”“邮亭”等,有点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休息站,可以加油、用餐之类的。汉高祖刘邦早年就是一个邮亭的亭长。
秦汉时期的驿传系统也是为军事和政治服务,但快递的物品不仅仅是政府文件和军中情报。汉高祖刘邦专门给戚夫人运送家乡的大米,后来南方省份还“快递”荔枝、龙眼等生鲜水果,“驿马昼夜传送之”,很多快递员死在路上,所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事儿,早在汉代就有了。
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和当时的“快递”
我们再来看看秦汉民间的“快递”。年在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两封写在木牍上的两千两百多年前的家书,这是中国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私人书信原件。写信的是秦军士兵黑夫、惊,这是兄弟俩,收信人是他们的哥哥衷。衷死后,把这两封信带进了自己的墓里。黑夫的信里有一段说:“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钱来,黑夫自以布此。”大概就是说:“黑夫再次写信来,要请家里赶紧给送点钱来,再让母亲做几件夏天穿的衣服送来。见到这封信之后,请母亲比较一下安陆的丝布的价钱,不贵的话就做好夏天穿的衣服,和钱一起带过来。要是那边丝布贵,那就只带钱来,我自己在这边买布做衣服。”而惊的信里说,“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希望母亲能寄个五六百块钱来。布要仔细挑选品质好的,至少要二丈五尺。
秦国士兵家书黑夫木牍
这两份家书是如何投递的?尤其是书信里多次提到要送钱和丝布,这些物品,需要从他们老家所在的湖北云梦,运送到兄弟俩打仗的河南淮阳,大概有四百公里的路,之间是如何运送的呢?他们不能直接使用国家的驿传系统,靠的还是熟人帮忙,具体来说,从军队驻地往老家带信的,大概是军队里服役期满的同乡老兵,从老家带信和物资的,应该也是要赶赴前线的同乡兵卒,或者是正好前往贸易的商人。
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提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另一首则说:“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另一首两汉之际的诗作《饮马长城窟行》提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些诗句里的“客”,就是帮忙捎带信件和物资的“兼职快递员”。
总的来说,秦汉时代跟商周时代一样,普通人都不能使用国家驿传,书信和物品,都靠人帮忙捎带。在汉代,偶尔也有记载,个别官员利用国家驿传发“私书”,就是在公文里捎带私人信件。这在当时肯定不是普遍现象,而且只有官员们才能借公家的便宜,普通百姓是想都不敢想的。
唐代,除了一骑红尘的荔枝,还有快递脑袋和棺材的
隋唐时期,全国邮驿归在兵部管理,主要也还是为军事服务。当时的驿传道路上,每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据《唐六典》的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一共有一千六百三十九个驿站,分为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和水陆相间驿(八十六所)。岑参的诗里有“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的句子,是对当时快递的生动描述。当时主要运送的内容,和之前的朝代一样,主要是军事奏报和政府文书等,有个比较独特的例子是在武则天时期,当时徐敬业在扬州举兵造反,檄文是著名文学家骆宾王起草的,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乃是千古名句。可惜徐敬业不是能光复李唐的料,没多久就被李孝逸攻破,自己的首级则被“驿马驼入洛”。快递的物品是脑袋,也算是快递史上少有的情形。
除了脑袋,还有快递棺材灵柩的。《旧唐书元稹传》记载:“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王绍违规使用国家邮传系统运送孟昇的灵柩,还违法把棺材存放在驿站里。
当然,整个唐朝的快递行业,最有名的传送,自然就是杨贵妃的荔枝了,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唐时期李肇的《国史补》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新唐书杨贵妃传》也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我们上文提到,其实汉代就有通过驿路进贡荔枝的,所以当时杜甫有首诗借古讽今,“忆昔南海史,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
顺便说一句,当时的驿站也叫驿楼,兼有住宿的功能,官员们出差,经常寄宿在这里,所以唐诗中留下了大量相关的诗句。这些驿站大都修建的非常漂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袌城驿,有自己的池塘和船。杜甫《秦州杂诗》里的驿站,有“从篁”(竹林)、“高柳”,条件也都不错。唐代人还特别喜欢在驿站墙壁上写诗,其他人再经过看到了,还会和诗,跟今天在网上发帖、跟帖一样,算得上是一种独特的“社交化新媒体”。
宋代“金字牌”,日行五百里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驿传有三等,分别是步递、马递和急脚递,急脚递是速度最快的,一天能走四百里。宋神宗时期又设置了更快的“金字牌急脚递”。“金字牌”是一个一尺多长的红漆木牌,上面有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就是说,凡是用“金字牌”传送的文件,不在每一个驿站停留交接,省了中转时间,所以特别快。《梦溪笔谈》说它“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宋高宗曾经一天连发了十二道“金字牌”,将岳飞从前线召回,并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元钱选《杨贵妃上马图》
服务于传递政府文书的驿站,大都叫“急递铺”,这个名词一直延续到清代。《西游记》第三十五回里,孙悟空曾经吐槽自己来回奔波,“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铺兵”就是传递书信的快递员,也叫“急脚”“急脚子”,还有叫“急足”的。南宋对驿传有特别的法规,北宋的《嘉祐驿令》已经失传,但南宋的《金玉新书》后来被收入《永乐大典》,今天还能看到,里面特别规定了对寄送的文书,绝对不能盗窃、私拆,相关文件要限时送达,对铺兵的各种违规操作,都有具体的惩罚措施。
元代“驿站”最豪华,还用三千只狗来送快递
元代疆域非常辽阔,快递事业就显得格外重要。当时的驿站,蒙古语叫作“站赤”,数量也不少,有一千五百一十九处。和前代相比,这些驿站显得更加豪华。来中国旅行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不无羡慕地写道:“从汉八里城(今北京),有通往各省四通八达的道路。每条路上,也就是说每一条大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筑有旅馆,接待过往商旅住宿。这些就叫作驿站或邮传所。这些建筑物宏伟壮丽,有陈设华丽的房间,挂着绸缎的窗帘和门帘,供给达官贵人使用。即使王侯在这样馆驿下榻,也不会有失体面。因为需要的一切物品,都可从附近的城镇和要塞取得,朝廷对某些驿站也有经常性的供应。”
急递铺令牌
自古以来,快递主要是靠人和马,水里则是舟船,少数地区还有牛和驴,个别地方用轿。元代在快递史上的一大创举,则是用狗来送快递,当是东北边远地区,有用于冰上的驿狗。据统计,当时全国的驿马四万五千匹,在东北的哈儿宾(今哈尔滨)地区则有狗站十五处,供应驿狗三千只。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这些狗的具体品种,但肯定不是据说同样能拉雪橇的哈士奇和阿拉斯加。
宋元以来,民间开始用官方系统寄快递,明朝才有“民信局”
我们前面提到,私人的信件和物品,不能通过官方系统来邮寄。宋太宗时稍稍放宽,官员近亲之间的书信,可以随同官府文书邮递,但只能用最慢的步递,不能用马递和急脚递。不过这口子一开,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就经常有用急脚递寄送私人信件物品的了。
元朝时候也规定“站赤”是用来传送紧急军情和公务的,但到后来,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各地贡使,乃至于民间商人、僧侣,各种物资需求都通过国家邮驿系统,当时经常驰驿的,有“进鹰者”“捕鹌鹑者”“运送虎豹者”“工匠”“淘金人”“采珠者”“僧侣”“商人”“送丧嫁女”“放贷取息”“运送骨殖”“送葡萄酒”“进香送经”“拘收皮货”等,这严重增加了邮驿的负担。《永乐大典》第卷记录了天历三年(年)三月兵部的指责:“今各衙门官员为营私事,不肯遵守法度,搬取家属,收拾子粒,迁葬娶妻,送夫嫁女,泛滥给驿,以致站赤消乏。”
中国第一套邮票——晚清大龙邮票
明朝永乐年间,正式出现了“民信局”,这并非官方机构,而是纯粹的民间商业组织,最早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浙江宁波地区,业务就是专门为民间商人和百姓寄送信件。不过在明代,民信局谈不上特别兴盛,它真正兴盛,还是在清代中期以后。大概在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一种“侨批局”,负责传送海外华人和国内亲人之间的信件,也承接汇兑业务。到了晚清最后几年,大清邮政逐渐势大,民信局和官方的驿站系统,最后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镖局?那是清代才有的事情
提到快递,映入我们脑海的往往是镖局。尤其是在武侠江湖中,镖局往往是重要的配角。在金庸的小说中,《倚天屠龙记》里有虎踞镖局、云燕镖局等,《笑傲江湖》里有福威镖局,《书剑恩仇录》里有镇远镖局,《飞狐外传》里有飞马镖局,《雪山飞狐》里有平通镖局,《白马啸西风》里有晋威镖局,《鸳鸯刀》里有威信镖局等。
但是,真正的镖局出现其实是很晚的,大概出现在康熙乾隆年间。有学者提出,目前可以考证的第一家镖局,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叫“兴隆镖局”,创办人是山西拳师张黑五。不一定准确,聊备一说。
在网络资料上,有人说明代的“打行”是镖局的前身,这是不对的,清代褚人获《坚瓠九集打行》引《亦巢偶记》:“打行,闻兴于万历间,至崇祯时尤盛,有上中下三等。上者即秀才贵介亦有之,中者为行业身家之子弟,下者则游手负担里巷之无赖耳。三种皆有头目。人家有斗殴,或讼事对簿,欲用以为卫,则先谒头目。顷之齐集,后以银钱付头目散之,而头目另有谢仪。散银钱复有扣头,如牙侩然,故曰行也。”可见打行其实就是类似打手的黑恶势力,有时候能起到保镖的作用,但和镖局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人说明代的“标行”,其实就是镖局的前身。《金瓶梅》第五十五回说,西门庆“家里开着两个绫缎铺,如今又要开个标行”,有人望文生义,觉得这个标行就是后来的镖局,其实不然,明代的标行,其实是用比价的方式发包工程或者买卖货物的店铺,和镖局是一点关系也没有。《金瓶梅》里第六十六回和第六十九回还提到西门庆家的标船,这是一种从事长途商货贩运的船只,一般在货物生产地直接采购。将这种商船理解为“镖局的船”,也是望文生义的结果。
古代的快递员谁来做?
宋代以前,为国家邮驿系统服务的快递员,都来自民间。从先秦开始,平民需要承担徭役和赋税,徭役就是政府强制性向人民派遣的军役、劳役等,帮国家跑腿做一个快递员就是徭役的一种。这是一个很残酷的工作,从秦汉至隋唐,快递员奔波致死的记载不绝于书。宋太祖时期,“以军卒代百姓为役夫,其后特置递卒,优其廩给,遂为定制”,当时用军卒取代百姓,专门设置了“递卒”。实际上相关工作主要还是厢军承担,也就是“铺兵”。
我们前面提到,孔子和汉高祖刘邦,都在快递行业服务过,但他们自己都没有亲自跑过快递。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快递员是明末的李自成,他早年是银川驿卒,正儿八经是一个小小的快递员。后来他揭竿而起,前后用了十五年时间,给大明皇帝送上了一份大大的“快递”。
本文摘自《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侯印国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领读文化,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