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公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怀旧味,乡土风农舍就是影棚请看青岛版 [复制链接]

1#

李子柒、张同学……

这些视频创作者用不同视角

向我们展示了乡土中国

本期新闻周刊聚焦“山杨大叔”

了解这一青岛乡土网红

走红的幕后故事

乡土网红

“一天不看,浑身难受”,指尖轻点,熟练刷着手机视频,您与李子柒、张同学“招呼”的时候,是否遇到过他——“山杨大叔”,这位新晋的青岛乡土网红,已经坐拥粉丝67万。

在“山杨大叔”的镜头里,快过年了,手头很紧的他割了10斤肉送给家有病患的邻居;三弟捡到元钱想据为已有,他硬是找到失主还了回去……看起来是些鸡毛蒜皮的乡间小事,却在撩拨你儿时记忆的同时,悄悄投射出孝老敬亲、邻里和谐、拾金不昧……中国人最朴实的家长里短、处世之道,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诉不尽的乡愁。

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下,农村题材短视频所呈现的返璞归真,为观者带来了情绪安抚的体验,让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回到那个*牵梦绕的地方。年关将至,一年一度的候鸟般大迁徙又要上演,大家的去向都将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从一个包工头晋升为网红,“山杨大叔”杨晓淑又有着怎样的乡愁和新年打算呢?

刘燕既是刘晓淑现实生活中妻子,也是视频中“山杨大叔”的妻子“甜甜妈”。

这个包工头“喜新厌旧”

他搜索网络发现,在省外大网红已有上百万粉丝时,山东却没有一个类似风格的创作者。“咱山东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什么我不能去填补这个空白,拍一些山东味的怀旧视频呢?”

“剧本我还在想,今天暂时没有拍摄。咱们团队马上就要迎来一个新成员——”1月4日上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野潴村的拍摄基地,“山杨大叔”杨晓淑正向团队成员安排着当天的任务,“我从马戏团买了一头驴,咱们今天给它搭个棚子。”

野潴村是一处位于铁橛山脚下的小村子,在村子东北角的高地上一处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家小院,就是“山杨大叔”的拍摄基地。

低矮的石头院墙,院墙下是随意放置的手推车、猪食槽子……一共三间房,灶间和两间卧室。走进西厢卧室,南侧是一个一米八见方的土炕,炕上放着一个老旧的炕橱,上面整齐地叠放着被子。环顾一圈,黑白电视机、挂钟、收音机、算盘、铁皮暖壶、旧相框里的老照片、满墙面糊着的报纸……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家风格。无论是谁置身其中,都会有一种恍惚“穿越”的感觉。

“山杨大叔”老房的卧室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摆设来布置。

时间回拨到一年前,“山杨大叔”杨晓淑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一条乡村怀旧类短视频。一年来,凭借着浓浓的乡音和“你我共同经历的曾经”,“山杨大叔”收获了67万粉丝。

杨晓淑出生于年,中专文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青岛市区一家企业做健身器材装配工。“干了一年左右,公司突然没订单了,让我们回家待业。”身材魁梧壮硕的他,脸上时常挂着标志性的憨笑。

待业期间,杨晓淑在附近乡镇上找到一家工厂干起了“库管”,“一天能干12个小时,真是吃不消啊。”年轻的杨晓淑坚持了一年,实在就受不了,又跟着熟人干起摩托车修理。

蹲着修了没几天摩托车,杨晓淑发现开物流公司比修摩托车赚钱,而且投入也不高,“租个地方,买台电脑,投资两万块就能干。”于是,他起身开起物流公司。

3年后,在熟人介绍下,杨晓淑又跑进工厂承包起食堂,可没有啥经验,发现根本就赚不了几个钱,仅仅忙活一年多就放弃了。

创业之路维艰,可杨晓淑的人脉却越来越广。在朋友介绍下,他当起了包工头,承揽建筑工程,带着一帮农民兄弟一干就是10年,其间修过马路垒过墙,挖过沟也挖过大口井,“最多的时候二三百人跟着我干活”。

“干工程的,没有不说资金紧张的,一到要账的时候,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在建筑质量上挑你毛病,想办法扣你钱。”提起这份他干得最久的工作,杨晓淑操着方言笑说,“干了这么些年,真是草鸡了。”

一部手机,简单的道具,“山杨大叔”杨晓淑和“甜甜妈”刘燕正在他们的拍摄基地演绎新段子。

既是出于对旧行业的厌倦,也是对新行业的看好,或许还有点受疫情影响在家赋闲的诱因,年,“喜新厌旧”的杨晓淑决定抛弃包工头的身份,转行“玩”抖音,拍短视频。此时,他整35岁。

对于短视频,杨晓淑此前只是听别人说过,处于“知道其有,从来不玩”的状态。

正值疫情防控最严那会儿,杨晓淑在家闲得百无聊赖,妻子却在一旁刷手机看视频,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

有那么好看吗?杨晓淑也捧起手机看个热闹,结果刷着刷着,几个小时过去了,一不小心就“上了瘾”,每天刷短视频成了他打发空闲的主要娱乐。

“我看别人拍的视频,觉得特别好玩。当时就在想,人家能拍,为什么我不能试着拍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晓淑记得,当时APP老是给他推送一些“拍摄教学”类短视频,他还禁不住诱惑,花多元买过课程,学习短视频之道。

一次,杨晓淑在家无意中刷到了怀旧风创作者东北“张三嫂”和江西“瓜子”的视频,一下子激起了他对童年的回忆,“咱们这代人,小时候家里那日子啊……”

“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短视频魔力。”激动之余,杨晓淑感觉找到了下一次创业的风口——不需要“求人找关系”,没有“潜规则”,只需要一部手机,人人都可以注册发布……现在还有什么样的创业可以像短视频拍摄这样零门槛呢?

正是由此,让杨晓淑明确了拍摄怀旧类短视频的定位。

“门外汉”刚出镜就火了

“不到最终不罢休,不达目的不放弃,虽然我们不会像老虎一样凶猛,但是我们会像毛驴一样倔强”,在近期发布的一条视频标题区,“山杨大叔”如此写道,吸引了余人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定下就干。杨晓淑向亲朋好友开了“发布会”,然后一边找演员一边搭场景,筹备了近两个月。

“我把想法跟杨金山大哥说了,他说这房子可以免费给我使用。”杨晓淑一开始就把最难搞的拍摄场地问题解决了。

如今青岛地区的乡村,发展得都非常不错,要找个还保持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貌的老房子实在不容易,尤其是拍摄怀旧风短视频,需要的不仅是一处老房子,还要找搭调的周边环境。杨晓淑四处寻找这样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走进野潴村,看到这边有很多闲置的土坯房。巧的是,他的朋友杨金山就在这个村,而且他家在村东北角的高地上正有一处“孤零零”的老房子。

拍摄基地搞定,杨晓淑乐开了花,一点也不嫌弃这房子破败不堪,连房顶的瓦片都不全乎。这回杨晓淑给自己的工程当起“包工头”,掏出五六万元,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修缮好房子。

有了拍摄基地,还得有真实的道具。作为西海岸农村土生土长的“80后”,杨晓淑本就有着收藏老物件的爱好,拍摄基地收纳的老物件中,有一些是他自己收藏的宝贝,也有很多是他淘换来的,还有很多老物件是视频爆火后粉丝送的,其中一辆摩托车,就是一位粉丝骑行了30多公里送过来的。

开机拍摄,团队最初只有四人。妻子刘燕既是杨晓淑现实生活中的妻子,也是短视频里“山杨大叔”的妻子“甜甜妈”,“我要是不演,他就得找别人来演,那我可不能同意。”

而另两位演员也都是老熟人:“三弟”别清峰是退伍*人,在部队时参加过集体表演,算有一定表演经验;别清峰的父亲,开始只是碍不过情面帮忙应付一下,“没想到视频一拍就火了,想撒手也不可能了”。

“山杨大叔”老房的卧室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摆设来布置。

杨晓淑不是一个记性好的人,但是年12月26日,他记得特别清楚,因为这一天是他作为“山杨大叔”首次出镜,第一条怀旧风短视频是关于电视机的——

“山杨大叔”突然发现妻子不见了,原来是去二婶家看新买的电视机了。妻子回家后也想让“山杨大叔”买一台。但“山杨大叔”考虑到家里有个三弟,26岁了还没找媳妇,就想把钱攒下来给三弟娶媳妇用。正纠结时,“山杨大叔”想起最近一个亲戚来串门时提起自家刚换了台彩电,黑白电视机用不着了。为此,“山杨大叔”带上花生米作为礼物出门,第二天早上提回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剧情虽然简单,但总点赞量达5.3万,评论高达余条:“我家电视是年的熊猫牌,14英寸的,看了16年”“看到你媳妇抹电视的样子,就想起了我对象当年抹电视的情景,忍不住又流泪了,因为她现在已经不在了”“年,我爸开车去青岛海信买了俩彩电回来,那时候觉得太厉害了”……

为什么是电视机?“当时我翻看了全国的怀旧风短视频,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拍了电视机。”杨晓淑说,“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肯定会有一台电视机。”

截至今年1月7日,“山杨大叔”共发布视频条,总点赞量超过万,平均每个视频点赞量3.6万。其账号首页里这样自我介绍:“记录(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山东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回不去的童年,每个人对童年都有一种独特的向往”。

第一条短视频就戳中了很多人深处的记忆,“山杨大叔”可以说是火得一发不可收拾,团队成员也从四人扩容为十几人,成了响当当的乡土“网红”。但接下来,还是少不了磕磕绊绊。

表演呆板、台词生硬、缺乏默契……这些还不算啥,最苦的是经常一整天投入拍摄剪辑,到发布时却难过平台审核关。爬树、翻墙、爆竹鼓盆子……这些“山杨大叔”小时候的乐事,都可能因涉及“危险动作”而无法过审。“缺啥补啥呗。”为此,杨晓淑不断地学习平台规则,避免“踩雷”。

其实,通过“山杨大叔”每期视频的标题区,就能看到杨晓淑的良苦用心,“父亲的爱总是这样,你对他们一点好,他们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你。常回家看看吧”“老邻居图的就是个情分”“在外打拼的你们,兄弟之间还经常联系吗”“小时候你们也偷吃过家里准备的年货吗”“你小时候的零花钱是怎么来的”“你小时候因为什么事被修理过”“你拆过你家大件吗”……

“山杨大叔”演绎的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透着浅显易懂的大道理,成了无数人宣泄情感的出口。比如,得知做包工头的二弟欠了外债,“山杨大叔”不假思索就让妻子把准备给三弟娶媳妇的全部1.2万元积蓄拿出来,帮二弟渡难关,使得网友看过之后不忘在评论区感慨一番:“老嫂比母,大哥如父”!

刘燕与团队成员观看成片效果。

一天粉丝来围观打卡

自从放开定位后,随着视频影响力越来越大,到野潴村拍摄地打卡的粉丝也越来越多,去年清明节假期,每天有五六百人来村里看望“山杨大叔”,“连正常拍摄都受到了影响”。

“他们愿意看,是因为没经历过,好奇。”“山杨大叔”的粉丝超八成是山东人,让杨晓淑惊喜的是,粉丝中不仅有“70后”“80后”,“90后”“00后”也在日渐增多。

视频大火,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呢?“收获最多的就是感动和成就感。”杨晓淑不假思索。

自从成了网红,杨晓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遇到热情的粉丝。一次,杨晓淑和家人在一家酒店聚餐,一共花费了多元钱,临走结账的时候却被店员告知,已经有人替他埋单了,“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给我结的账,回想起来,当天曾有几个粉丝过来和我合过影,可能是他们结的吧。”

还有一次,杨晓淑的车在半路抛锚,正下车查看修理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辆车在他身边停下来,“这不是山杨大叔嘛,遇到什么问题了?我来帮你弄。”过了一会儿,两辆车、三辆车、四辆车……“有8辆车停在路边,大家一起帮我修车,我一时激动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拍摄之余,团队成员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翻看视频评论区,“虽然很多评论我们没有时间回,但我们都会看,看到粉丝们留言说通过我们的视频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我们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一位粉丝告诉杨晓淑,他和弟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翻了,20多年都没来往,自从看了他们拍的关于兄弟情深的一期视频后,这位粉丝主动给弟弟打了个电话,兄弟两人从此握手言和。“没想到我们拍的视频还有这么大的作用,这也成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杨晓淑感慨道。

“山杨大叔”的出镜人物都操着一口亲切朴实的青岛西海岸方言,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们到底是在哪里拍的视频,去年三四月份,杨晓淑把野潴村自己的拍摄地挂上了定位,此后,不断有粉丝来村里看望他们,野潴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一部手机,简单的道具,“山杨大叔”杨晓淑和“甜甜妈”刘燕正在他们的拍摄基地演绎新段子。

六汪镇和野潴村一直非常支持“山杨大叔”团队拍摄,因为都是实在亲民、弘扬正能量的短视频,村民们平时也非常爱看。为了给慕名而来的粉丝留下好印象,村里加大了卫生整治力度,村庄变得更加整洁美丽。去年五一假期,最多一天有约位粉丝到访野潴村。

“粉丝来了,说明人家认可咱。那些日子,一天从早到晚,粉丝把我们这个小院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光忙着跟粉丝合影了。”杨晓淑乐得开怀。

收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